《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夫子的著作,其内容从《论语》、《孟子》、《礼记》等经典及传统家规、童蒙养正读本中摘录归纳,汇编而成,可以说全书并无新意,这也符合古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态度。涉及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和规矩。后经清朝贾存仁夫子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全文仅1080个字,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编撰而成,内容浅显易懂,通俗押韵,易于读诵,很快流传于世。这本不起眼的《弟子规》辗转翻印,流传南北,成为妇孺皆知、历久弥新的修身读本。
《说文》“弟,韦束之次第也。”本义是次第。《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弟弟之意,同胞男子之先生者曰兄,后生者曰弟。《说文》“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本义是婴儿。《礼记·哀公问》“子也者,亲之后也。”儿曰子,孩子。《说文》“规(規),有法度也。从夫,从见,会意。”正圆之器曰规。引申为准则、规范。
《弟子规》讲“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这些做人最基本的准则、道理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统统适合学习。《易·蒙》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古人重视启蒙教育,所谓“三岁看八十”,《弟子规》堪称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内容浅显而易懂,易于读诵与落实,内中有具体的细则指导,为孩子健康快乐保驾护航,是养成教育重要的读本。
《论语·学而》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雍也》云“弟子孰为好学?”中的“弟子”泛指学生,学者尊师如父兄,故自称弟子也。明清时代称县学学生为“弟子员”。可见“弟子”并非单指孩子,而是指一切的学生。《弟子规》内容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相对应,具有较强的实操性,能切实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是为人子弟尽人伦本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实用教材。《弟子规》这册人人修身治家的好读本,只要与时俱进,应时权变,仍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dizigui/5742.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