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shoukangbaojian2022-05-05292

这一章经文,完全讲道。

‘子绝四’,汉宋诸儒都注为孔子绝其‘意、必、固、我’四者,惟郑汝谐氏论语意原的解释与众不同,他说:‘子之所绝者,非意必固我也,绝其毋也,禁止之心绝则化矣。’程树德氏论语集释以为此解最胜,恰合圣人地位,因为仅绝意必固我,贤者亦能之,只有圣人乃能并绝其‘毋’。这样的讲解确实有道理。

‘意’是心里起的念头。心的本体是中庸所说的性,率性是道。一般人起念则不能率性,故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恼人的情绪。孔子志于道,能转意念,而不为意念所转,所以‘毋意’。

‘必’是偏见,不合中庸之道。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孔子祖述尧舜,他自己当然也是用中,所以‘毋必’。

‘固’是固执,固蔽的执持一些事理,不能变通,人人如此,孔子不然。前章:‘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学而篇:‘子曰,主忠信’。子路篇:‘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又,叶公语孔子:‘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都足以证明孔子不固执,所以‘毋固’。

‘我’是对自我的误执。无论何人都以此‘我’为真实,坚持不释。孔子不然。他在周易系辞传里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原来这个‘我’只是游魂所变。游魂藉精气变来变去,没有了时,何尝真实,所以‘毋我’。

意、必、固、我,都与修道相背。修道的人就要对此用工夫,开始时,困知勉行,练习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然后步步进修,时时提醒自己,必须毋此四者。至于孔子的境界,工夫已至从心所欲不踰矩,无往而不率性,连这‘毋’字也就自然的绝了。

【蕅益论语点睛补注】

由诚意。故毋意。毋意。故毋必。毋必。故毋固。毋固。故毋我。细灭。故粗必随灭也。由达无我。方能诚意。不于妄境生妄惑。意。是惑。必。固。是业。我。是苦。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lunyujiangyao/5550.html 转载需授权!

论语

上一篇:孔子从众取其俭,虽违众而拜下

下一篇:深信天不丧斯文,以道自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