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举说:东光县有一个用烟熏的方法捉狐狸的人,常常带着火石、网子等器械,来往于墟墓之间。
一天夜里,正在他潜伏观察的时候,见到一个头戴方巾、身着棚衫的人从一座坟头上冒了出来,像鬼一样拉着长声嗥叫,众狐从四面集合而来,围绕在草丛之中,发出狰狞的嗥叫,齐声呼喊道:“抓住这个坏蛋,把他煮了,吃他的肉!”熏狐之人无路可逃,只好爬上大树。头戴方巾的人指挥群狐,命它们把树锯了。随着拉锯声,大树摇晃欲倒。熏狐之人非常窘迫,俯身喊道:“如果承蒙诸位放了我,以后再不敢到这里来了。”众狐不理他,拉锯的速度更快。熏狐之人再三哀叫求饶,戴方巾的人说:“如果真能做到像你说的那样,可以放你,但需要发个誓。”等熏狐之人发完誓后,鬼狐都不见了。
这些鬼狐,都可以说是善于了事的了。熏狐之人对鬼狐的侵扰无休无止,逼使它们不得不铤而走险,背城一战。以众狐的能力,杀死一个人并不难。杀一个人容易,但杀一个人有可能激起众人之怒,不焚毁它们的巢穴就不罢休。它们明白这一点,所以仅让熏狐之人知道害怕后就放了他,这是采取了一种调和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免除后患。有力者不尽用其力,就可以进一步蓄养其力。屈服他人者使人易于接受,然后从容就范。
春秋时,齐楚有召陵之战,楚国质问齐国来犯的原因,齐国没提齐昭王于汉水沉船溺死之事,只是责怪楚国贡献苞茅太迟,这样做,使楚国容易接受。楚王派屈完与齐缔结盟约,齐军也就班师回朝,不再逞强,这样做,就是不尽其力,也正是为了蓄养其力。
讲学者一谈论起《春秋》来,就嘲讽齐桓公总满足于小的成就。楚国亦有方城汉水之固,难道就看不出背城一战也能取胜吗?如果楚国决心一战,还是不能取胜,那么天下还有能做成的事吗?南宋张浚,由于指挥不当,使淮西军中出现叛将,导致宋军符离战败,史册中的这段历史,也可以作为上述道理的佐证。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yinguogushi/3363.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