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设法救民

shoukangbaojian2023-09-18274

设法救民(皇明通纪)

【原文】明宣宗朝,南直隶直接属于的地巡抚官名周文襄公忱,爱民如子,理财无出其右。初下车〖指官吏到任〗即问民疾苦,深以苏松赋重为忧。乃于大有之年,用官钞籴米,储积以备赈济。宣德八年冬,奏济农仓法,命下,遂与苏州太守况钟,松江知府赵豫,常州知府莫愚,协谋力行。苏州得米三十万石,并松,常二州,分贮于各县。其明年,江南旱,苏,松饥民凡三百余万,尽发犹不足。忱复思广为之备。先是各府秋粮当输者,粮长里胥,多厚取于民,而不即输官,逃负者累岁。忱乃于水次置场,择人总收发运,细民径自送官,不入里胥手,所费已减三分之一。又三府当运粮一百万石,贮南京仓,以给北京军职月俸,解送等费,每石约费六斗。忱与钟等谋曰,彼能南京受俸,独不可于此受乎。若此处给之,既免劳民,且省费六十万石。以入济农仓,农无患矣。钟等称善。于是请于朝而行之。而苏州一府,已得米四十万石,又加以平籴所储,凡六十余万石。忱曰,不独济农,凡运输有欠失者,亦于此给借赔纳,秋成如数还官。若民夫修筑圩岸,开浚河道,竟计口以给之。朝廷皆从其议。明年,江南又大旱,令诸郡大发济农仓赈之。由是田无禾,而民不知饥,前后活人百余万。正统元年,忱别定南畿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官田斗则,苏州一府,遂减秋粮八十余万石,他州有差。苏松三百年来,屈指泽及于民之多者,必以公为第一。而公自视欿然〖欿(kǎn)然,谦和不自满之态〗,和易近物,好施出于天性。方外衲子,有所建造,必向公募缘,公从无一拒,或有出于望外者。然公之财用益丰。江南依为福星者,二十余年,民生其间,何其幸也。

【译白】明朝宣宗年间,南直隶巡抚周忱,爱民如子,善于理财,没有人能超过他。刚刚到任,就调查百姓疾苦,为苏州、松江两地赋税太重而感到担忧。于是在丰收之年,用官银买入米粮,储积起来准备赈灾济民。宣德八年(公元一四三三年)冬天,周忱向朝廷上奏,希望实施“济农仓法”。朝廷命令下达后,就与苏州太守况钟、松江知府赵豫、常州知府莫愚,一起谋划推行。苏州得到三十万石米,连同松江、常州两地得到的米,分别储藏在各个县。第二年,江南大旱,苏州、松江的饥民共有三百多万,把去年储藏的米全部发下去还不够。周忱又想着做更充分的准备。以前各府应当交纳的秋粮,粮长、官差从老百姓那里征收后,却不交给国家,偷逃国家粮税有很多年。周忱就在水边设立场所,派人全面负责收粮以及配发。百姓直接把粮食交给官府,不经过官差,花费减少了三分之一。另外,苏州、松江、常州三地应当运一万石粮食储存在南京,作为供给北京军队官员的月俸、解送等费用,运送每石粮食费用大概是六斗。周忱与况钟等人谋划说:“他们能够在南京受俸,就不能在此地受俸吗?如果在这里给他们,既可以免除百姓劳苦,而且节省六十万石费用,把这些费用拿来放入赈灾粮仓,民众就没有忧患了。”况钟等人都觉得很好。于是就向朝廷奏报实施。这样一来,单是苏州一个地方,就得到四十万石米,加上用官钞买的米一共有六十多万石。周忱说:“这些粮食不仅可以用来赈济民众,凡是运输当中有拖欠丢失,都可以在这里面借用垫赔,到秋天粮食收上来的时候再如数还给官府。如果民众修建堤坝,疏通河道,都要按人口发放粮食。”朝廷都准许了他的建议。第二年,江南又是大旱,周忱命令各郡开济农仓赈灾。因此,地里虽没有禾苗,但百姓却没有挨饿,前后拯救了百万人性命。正统元年(公元一四三六年),周忱又制定了“南畿官田斗则”,苏州一个地方,就因此而减少秋粮赋税八十多万石,其他地方各有差别。计算苏州、松江三百年来对百姓恩泽最多的人,必定是以周忱为第一。但是周忱却特别谦卑,平易近人,好施之心出于天性。出家僧人如果有所建造,必定会向他化缘,周忱从来不会拒绝,有时僧人得到的布施比所需用的还要多,后来周忱的财用反而越来越丰足。江南百姓二十多年来都把他看作是福星,百姓生在那里,是多么的幸运啊!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anshiquanshu/10925.html 转载需授权!

安士全书今译因果故事传统文化

上一篇:慈祥为国救民

下一篇:帝君示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