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命之学(袁了凡功过格)
【原文】袁了凡先生,讳黄,初字学海。幼遇云南孔姓者,其人得邵子皇极数,推袁入泮当在明年〖入泮(pàn),指被录取为生员〗。所决县试,府试,进学名次,三处悉验。因卜终身休咎,言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止二年半,以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谢世,惜无子。袁备录之,凡考校名数皆合。◎将入南雍,访云谷禅师于栖霞山,对坐三昼夜,不瞑目。云谷曰,人所以不能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起一妄念,何也。袁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无可妄想。云谷笑曰,我待汝为豪杰,原来只是凡夫。从来大善之人,数不得拘。大恶之人,数亦不得拘。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动转一毫,岂不是凡夫。袁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自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历有明训。释典中,有求功名得功名,求长寿得长寿,求男女得男女之说。佛岂以妄语欺人哉。今后宜时时积德,事事包容。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身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孔先生算汝不登科,不生子,此天作之孽也。汝今力行善事,广积阴功,此自作之福也。易曰君子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汝今还信得及否。于是遂出功过格示袁。袁即拜而受之,将从前过恶,为疏文一通,尽情发露忏悔,誓行三千善事,以求登科。云谷并教以持诵准提咒,以期必验。遂改学海,字为了凡,盖欲不落凡夫窠臼也。◎明年,礼部考科举〖获取乡试参加资格的考试〗,孔先生算该第二,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是秋中式矣〖指乡试取中成为举人〗。自此德日益修,功日益密,暗室屋漏之中,唯恐得罪天地鬼神。自己巳岁,发愿奉行,至于己卯,盖历十年,而后三千善事始完。是时遂起求子之愿,亦许行三千善事。因与室人互相劝勉,有善即书,有过即退。其时善念纯熟,将及满数,而遂得长男。◎癸未年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万条。丙戌登第后,授宝坻知县。日则见善必行,夜则焚香告帝。方忧日间无事可行,万善之数难足,一日梦神告曰,只汝减粮一节,万善之数已完矣。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先生代其区画,减至一分四厘六毫。果有此事,心颇疑惑。适幻余禅师,从五台来。以梦告之,师曰,善心真切,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先生喜,即捐俸银,令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向之。孔先生算寿止五十三,后康强寿考,至于望八。子孙科第不绝。 [按]立命之说,发于孟子,而能身体力行,历历有验者,则了凡先生一人而已。然了凡先生之能改弦易辙,深信不疑,行之勇决者,又在云谷禅师一人。谁谓空门中,必不能发明孔孟之渊微乎。世俗见人力行善事,便从而讥之曰,作善须无心,若一执著,便生望报之想。此种议论,未尝不高明,然而阻人勇往之志多矣。农夫终岁勤动,而曰,尔无望收获。士子十年辛苦,而曰,汝勿想功名。彼能欣然从之乎。
【译白】袁了凡先生,讳黄,起初的字叫学海,幼年时遇到云南的孔先生,这个人精通邵子皇极数,他推算袁了凡先生入学宫应当在第二年,县试、府试、进学的名次,都应验了。因此就请他推算一生的吉凶,他说某年应当补廪生,某年应当做贡生,某年应当到四川去做知县,在任只有二年半,当在五十三岁的八月十四日丑时去世,可惜没有儿子。了凡先生就把他说的记录下来,以后考试的名次都应验了孔先生说的话。◎后来游历南京国子监,去之前,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两人面对面静坐,三天三夜没有闭眼。云谷禅师说,凡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私心杂念太多,整天被自己妄念缠绕,你静坐三天,不起一个妄念,是怎么做到的呢。袁了凡先生说,我的命运被孔先生算定了,荣辱生死都有定数,打妄想又有什么用呢。云谷禅师笑道,我原来把你作豪杰看待,没想到你还是一个凡夫。命数当然是有的,但命运束缚不了大善人,也束缚不了大恶人。你二十年来被孔先生算定,被数束缚了,不能有丝毫的改变,难道不是凡夫吗?袁了凡先生说,这样说来数也可以逃过去吗?禅师说,命运由我自己作,福报由我自己求。这些道理,诗书里都讲得明明白白。佛经中有求功名可以得功名,求长寿可以得长寿,求男女可以得男女的说法。佛怎么会妄语欺人呢。今后你应当时时积德行善,事事包容。从前种种的过恶如同昨日已经死去。今后种种的善念比如今日生发。这是义理再生之身。书经里面太甲篇说,上天降下来的灾祸,或者还可以逃避。如果自己造了孽,那就一定要受报应。孔先生算你的命运,不能得科第,不能生儿子,这是命里注定的,这是天作之孽。如果你从今以后,努力做好事,广积阴德,这就是你自己造的福了。易经说,君子应当趋向吉祥,避开灾祸。如果说天命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吉祥怎么样趋向,灾祸怎么样避开呢。易经开章就说,积德行善的家庭,它的福报一定会绵延子孙。积恶造业的家庭,它的祸患也一定会绵延子孙。你信得过吗?于是,就拿出功过格给袁了凡先生,袁了凡先生礼拜接受了。然后将从前的过错写成一篇疏文,尽情发露忏悔,发誓做三千件好事,求自己能够登科。云谷禅师又教他念准提咒,期望所求必定满愿。袁了凡先生从此就把学海改为了凡,希望不做庸俗凡夫。第二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二,忽然考了第一,孔先生的话开始不灵验了。孔先生没有算我会考中举人,哪里知道到了秋天乡试,竟然中了举人。从此以后,德行每日提升,行善力度每日增加。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小心谨慎,生怕得罪了天地鬼神。从己巳年发愿奉行善事,一直到己卯年,经历十年,三千件好事才完成。这时就开始发愿求子,也许愿做三千件好事。与妻子互相劝勉,有善行就记录下来,有过错就反省改正,这个时候善的念头渐渐纯熟,将要满数时,就生下了大儿子。癸未年九月十三日,又发求中进士的愿,许愿做一万件好事。丙戌年竟然考中进士,朝廷任命为宝坻知县。每天见善必行,晚上焚香告帝。正在忧虑白天无事可做,一万件好事的数目难以满足,忽然有一天梦见神对他说,只是你减粮这一件事,就已经满足万善的数目了。因为宝坻的田,每亩交银二分三厘七毫,先生代百姓筹划,减到一分四厘六毫。虽然有这样一件事,但了凡先生心中仍旧疑惑。这时正好遇到幻余禅师从五台山过来,了凡先生就把梦境告诉他,禅师说,只要是真心做好事,一件好事就可以抵万件好事,何况全县减粮,使万民得福呢。先生很高兴,就捐出俸禄,让禅师在五台山斋僧一万人回向。后来袁了凡先生身体健康,活到了快八十岁。子孙为官者世代不绝。 [按]改造命运的学说,源于孟子,但能身体力行,一一应验的人,就只有了凡先生一个人而已。但了凡先生之所以能够改过修善,深信不疑,勇猛精进,全在于云谷禅师一人的功劳。谁说佛门僧人就不能阐明孔孟学说的内涵呢。世俗看见别人努力做好事,就随着讥讽说,做好事要不存做好事的心,如果执着了,就有求回报的想法。这种议论,未尝不高明,但是往往阻碍人勇往直前的决心。农民一年勤劳,对他说,你不要希望有收获。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对他说,你不要希望取得功名。他们能够欣然听从吗?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anshiquanshu/11118.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