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2月3日那天晚上,张艳伟包完饺子,正在家里等待儿子下班回家,等来的却是儿子因在吉林市一家舞厅里见义勇为解救一位被人骚扰的姑娘,而被几个男青年用刀捅死的噩耗。
遭受这一沉重打击,这位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她的心里充满了委屈和仇恨,一心想着为儿子报仇,发誓哪怕倾家荡产打官司,也要让主犯“以死抵罪”。
在法庭上,她才知道,杀死儿子的主犯王某,从小就被离异的父母抛弃,是奶奶捡垃圾拉扯大的。在法庭上,这个老人无数次地给张艳伟夫妇下跪,“希望留孙子一命”。
最开始,张艳伟看都不看老人一眼,她也动过扶老人一把的念头,但又在心里告诉自己,“看她一眼,扶她一把,让心里升起一丁点儿同情,就是对不住死去的儿子”。
一审判决,主犯王某被判处死刑,随后上诉,这场官司直拖了近两年。但任凭法院一次次调解,希望张艳伟“给孩子一条活路”。可她从没想到过“宽恕”这两个字。
在那两年里,她几乎每天都会躲在房间里哭。从儿子走后的第五天开始,她就开始把对儿子的思念,写进永远寄不出去的一封封信里,然后几乎每隔两三天,她都会去那个寄存儿子骨灰的“小格子”前念信。这些信陪伴着这个母亲,度过了生命中最为痛苦的两年。
儿子走后,这个母亲几乎不再看电视剧、不再看“唱歌跳舞的节目”,她只看央视12套的法制节目。有一次,她在一期节目里竟然看到,有一名工人因为不满工种变化,冲动之下伤害了女老板,后来,老板做了开颅大手术,脑袋里装了钢管,面相毁容,可最后这个女老板却原谅了这个工人,还亲自去监狱看望这位仇人,希望他改造好,等他出狱后,还进她的厂子。
她心头燃烧了两年的复仇之火开始息灭。直到有一次,她在给儿子写信的时候,一个宽恕的念头突然间一闪而过:“如果这个杀人的年轻人被处死,是不是又会多一个像自己一样生不如死的老人?”
她一次次地说服自己,最后终于接受了法院调解。主犯的死刑被改为了无期徒刑。调解后,那个老人跪在法院的过道里,抱着张艳伟的腿,流着眼泪感谢说:“好闺女,我捡破烂养活你,管你一辈子!”
她扶起了这个老人,哭着说:“您多保重。”
和解后,她跪在儿子的墓碑前说:“儿子,妈妈知道,你不会怪妈妈的,你那么善良,你是会赞成妈妈这样做的。”
这位母亲通过两年的心灵挣扎,终于明白了,如果用报复来回应伤害你的人,这种自以为是正义的反击其实同样也是一种恶,人不能以恶报制恶,以屈辱还屈辱,那样只会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中。
慢慢地,在她的心里,除了沉甸甸的思念之外,又多了一样叫宽恕的东西。她真的不再那么恨了。在给儿子的一千多封信里,她几乎从没骂过那个凶手。甚至面对记者,这位脸色苍白的母亲也小声地说:“对不起,我不愿透露杀我儿子的那个孩子名字”。
但她依然有放不下的事情。看到电视上那些年轻的罪犯,张艳伟很是心焦。她希望有出版社出版她写的信,警示年轻人。她还打算接受劳教所的邀请,现身说法,让更多迷途的年轻人学会宽恕。
许多人感动于这位伟大母亲的宽容,向张艳伟伸出援助之手。儿子的女朋友来到她身边,陪她住了三年;儿子的同学每年年三十都来陪夫妇俩吃团圆饭,有的小伙子直呼她“妈妈”。
在另一个国度伊朗,刚刚发生了一件与张艳伟义举同样感人至深的故事,2014年4月19日,一名19岁杀人犯在即将被实施绞刑的时刻,得到被受害的母亲宽恕而得救,这位母亲亲自冲上刑场,从绞架上将这位杀害自己儿子的青年解救下来,被救青年的母亲当场跪倒在这位伟大的母亲脚下,两位母亲相拥而泣。
看来,虽然宽容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原谅对方的错误甚至罪过,就象这些失去儿子的母亲一样,不但会用宽恕为自己祛伤解痛,还会拯救一个罪恶的心灵,甚至挽救另一个不幸的家庭。
当一个人能够宽恕别人时,心中的怨恨消除了,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当然心理就很快能够恢复平静。
记住,惟有弱者才会复仇,强健的灵魂是宽恕的。
那就让宽恕打开和解之门吧,今天的敌人将会变成明日的朋友。
〖圣训〗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老子(周朝思想家,道教创始人,着《道德经》)【解密】 正直的原动力是真诚,真诚的心没有仇恨,别人不善待我,我善待别人,用恩德去回报伤害我们的人,这就叫“宽恕”。这种德行可以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发挥功效,它适用于婚姻家庭中,人际交往中,甚至民族与国家之间。它使人远离冷漠和孤立,使我们能够互相担当,彼此扶助。有了这种胸怀,就会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还有什么仇恨不可以宽恕的呢?还有什么矛盾不可以化解的呢?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likudelezhidao/2263.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