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及先人,理当感幕,古者之所易,今人之所难。江南人事不获已①,须言阀阅,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人无何②便尔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人加诸已,则当避之。名位未高,如为勋贵所逼,隐忍方便,速报取了;勿使烦重,感辱祖父。若没③,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④,世父、叔父则称从兄弟门中,兄弟则称亡者子某门中,各以其尊卑轻重为容色之节,皆变于常。若与君言,虽变于色,犹云亡祖亡伯亡叔也。吾见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者,亦未为安贴也。北土风俗,都不行此。太山⑤羊偘,梁初入南:吾近至邺,其兄子肃访偘委曲⑥,吾答之云:“卿从门中在梁,如此如此。”肃曰:“是我亲⑦第七亡叔。非从也。”祖孝徵在坐,先知江南风俗,乃谓之云:“贤从弟门中,何故不解?”
【译文】
说到先人的名字,按理应当产生哀念之情,这在古人是很容易的,而今天的人却感到困难。江南人除非事出不得已,否则,在与别人谈及家世的时候,一定是以书信往来,很少当面谈及的。北方人无缘无故想找人聊天,就会到家相访,那么,像当面谈及家世这样的事,就不可施加于别人。如果别人把这样的事施加于你,你就应该设法回避。你们名声地位都不高,如果是被权贵所逼迫而必须言及家世,你们可以隐忍敷衍一下,尽快结束谈话;不要烦琐重复,以免有辱自家祖辈父辈。如果自己的长辈已经去世,谈话中必须提到他们时,就要表情严肃,端正坐姿,口称“大门中”,对伯父、叔父则称“从兄弟门中”,对已过世的兄弟,则称兄弟的儿子“某某门中”,并且要各自依照他们的尊卑轻重,来确定自己表情上应掌握的分寸,与平时的表情要有所不同。如果是同国君谈话提及自己过去的长辈,虽然表情上也有所改变,但还是可以说“亡祖、亡伯、亡叔”等称谓。我看见一些名士,与国君谈话时,也有称他的亡兄、亡弟为兄之子“某某门中”或弟之子“某某门中”的,这是不够妥帖的。北方的风俗,就完全不是这样。泰山的羊侃,是在梁朝初年到南方来的。我最近到邺城,他侄儿羊肃来访我,问及羊侃的具体情况,我一答到:“您从门中在梁朝时,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羊肃说:“他是我的亲第七亡叔,不是从。”祖孝徵当时也在坐,他早就知道江南的风俗,就对羊肃说:“就是指贤从弟门中,您怎么不了解?”
【注解】
①不获已:犹不得己,没有办法。阀阅:本作代阅。指家世。②无何:犹言无故。③没:去世。④大门中: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祖父和父亲。以下所言“门中”,都是称家族中的死者。⑤太山:即泰山。⑥委曲,事情的始未经过。⑦亲:汉魏至隋,习惯于亲戚称谓之上加“亲”字,以示其为直系的或最亲近的亲戚关系。
【评语】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祖先的伟绩并不是自己的荣耀,父辈的低微,也不是自己的羞耻。人生活在今天,希望就在明天,岂能在昨天的光环或阴影中徘徊不前?振作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零做起,去迎接明天的太阳。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yanshijiaxun/7601.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