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释古圣教杀之疑

shoukangbaojian2023-09-19269

释古圣教杀之疑(凡六辨)

【原文】问,伏羲氏制网罟,以佃〖打猎〗以渔,然则伏羲非与。●答,捕鱼网鸟,村夫童子皆能之,何待伏羲教诏。盖洪荒之世,鸟兽繁殖,不为之防,人将大困,伏羲教民御之,或未可知。否则或佃渔之事,兴于伏羲之世,亦未可知。若谓其教人杀生,吾恐渔舟无赖,皆为伏羲功臣,而解网纵禽,馈鱼使畜,反开罪不浅矣。尸子曰,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人以猎。

【译白】问,伏羲氏教人织网,捕鱼打猎,那么伏羲做得不对吗?●答,捕鱼网鸟,村夫童子都会,何必伏羲来教呢?洪荒之世,鸟兽繁殖,不加以提防,人将无法生存。伏羲教民防御,或有可能。否则,或打猎捕鱼之事,兴起于伏羲之世,也有可能。如果说他是教人杀生的话,恐怕那些渔夫无赖,都是伏羲的功臣,而解网放生鱼畜的,反倒开罪不浅了。○尸子说,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人以防御。

【原文】问,伏羲之事,余既知之。但西伯〖周文王〗养老,定母鸡,母彘之数,又何为。●答,古圣之政,有当因者,有当革者。如结绳变书契,巢窟变宫室,正不嫌于判古也〖判,区别〗。往昔以子弟为尸〖尸,代表受祭者的活人〗,使父兄叩拜趋承于下,何等颠倒。今唯设虚位,何等相安。则知不畜鸡彘,未始非善体文王意也。况五鸡二彘之说,不过谓岐周家给户足耳。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指祭祀时各项礼仪的细节由主管官吏负责。笾(biān)豆,古代盛放祭品的器皿〗,圣人岂察及鸡豚耶。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岂鸟兽孳尾〖交配繁殖〗,而必核其数耶〖文王善于任用贤才治国理政,不干预政令的发布(庶言),狱讼(庶狱)及日常民事物用(庶慎)等各项具体事务,见尚书 立政〗。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又岂能截然五之二之耶。以理断之,未必有其事也。不然,文王泽及枯骨,枯骨无知者也,无知者泽犹及之,有知者反欲杀之,所见出于童稚之下矣。故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译白】问,伏羲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但周文王西伯养老,定母鸡母猪之数,又为什么呢?●答,古圣人的法规,有的应当继承,有的应当革除。例如,结绳变为书契,巢窟变为宫室,正是人们希望改变的。从前有以后辈代表受祭者,让父辈兄长叩拜趋承于其下,这是多么颠倒荒唐。今只设虚位,不是很恰当吗?那么就知道不养鸡猪,未必不是善于体会文王的心意。何况五鸡二猪的说法,不过是说西周养老供给充足罢了。祭祀事宜,自有官吏负责,难道圣人还会去关心鸡猪的数目吗?文王不兼管各种教令、狱讼、敕戒等事,难道连鸟兽交配繁殖,也一定要去核准数目吗?动物多少不等,是常情,又哪能截然分为五、二呢?以理推断,不一定有这样的事。不然,文王对死者的骨骸都不忍被日曝雨浸,枯骨已无知觉,无知觉尚且蒙其恩泽,有知觉的反要被杀害,这种见识比小孩都不如了。所以说,“尽信书,则莫如无书。”

【原文】问,孔子戒杀,不过不纲,不射宿耳,未尝废钓弋也。并欲戒之,将仲尼不足法与〖论语 述而篇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钓,钓鱼。纲,网上的大绳,指撒网捕鱼。弋(yì),带有绳子的箭。宿,归巢歇宿的鸟〗●答,尔亦知钓弋之微意乎。钓者,所以引其不纲。弋者,所以化其射宿。后人谓因养与祭而为之,亦浅乎窥圣矣。且试问后世所以尊夫子者,为其长于钓弋乎。抑为其道德莫加乎。若重其钓弋,则渔夫猎叟,贤于孔子者多矣。若因其道德莫加,敢问君之道德,已能及孔子否。倘谓道德不能及孔子,先以钓弋法孔子,是犹学颜子,而但学其短命。学曾晳,而但学其嗜羊枣矣。噫。折巾效郭〖东汉名儒郭林宗,一次遇雨,头巾的一角陷下。当时的人们仿效他,故意折巾一角,称为林宗巾〗,易名慕蔺〖汉代司马相如,因为仰慕战国时的蔺相如而更名为相如〗,不足以为郭蔺。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始可以为鲁之男子,君其未之知耶〖鲁国有男子独处于室,邻有独居的寡妇。一夜,暴风雨毁坏邻妇房屋,邻妇到鲁男子的房中避雨,男子闭门不纳。妇问为何不学柳下惠。答,柳下惠之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见孔子家语〗。

【译白】问,孔子戒杀,不过是不大肆捕鱼打猎罢了,未曾废除钓和射,现在一并戒除,难道孔子不足效法吗?●答,你知道孔子“钓”和“射”的深层意思吗?作“钓”的样子就是引导大家不要大肆捕鱼;作“射”的样子就是引导大家由不射栖息的禽鸟以至于不要大肆打猎。后人说因养与祭而杀生,也太小看圣人了!试问,后世之所以尊敬夫子,是因为他擅长于钓弋吗?还是因为他崇高的道德呢?如果仅仅看重他的钓弋,那么渔夫猎人,超过孔子的太多了。若因他的道德高尚,请问您的道德已经能够赶上孔子了吗?如果道德赶不上孔子,却先以钓弋效法孔子,这就好比学颜子只学他短命,学曾晳只学他嗜好羊枣。戴头巾摹仿郭氏,改名字摹仿蔺氏,是不足以学得到郭氏和蔺氏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学习先贤的长处,才可以如鲁国男子那样做个大丈夫,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吗?

【原文】问,君子贵人贱畜。以贵杀贱,理所宜然。等而视之,迂腐甚矣。●答,论圣贤大道,则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如人手足,虽分贵贱,不可以手断足。若止较眼前高下,则灶间奴婢亦知呵骂畜生,何待君子说贵说贱。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于何见之。●答,不观子思之言乎。子思谓,尽其性,则能尽人性。尽人性,则能尽物性。细玩几个则字,其理自晓。不然,致中何以天地位,致和何以万物育乎。

【译白】问,君子以人为贵,以牲畜为贱,以贵杀贱,理所当然。如果将人与牲畜等而视之,不是太迂腐了吗?●答,若论圣贤大道,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与我本为一体。比如说人的手足,虽分贵贱,但难道可以因为手贵而断足吗?若只以眼前高下论贵贱,那灶间奴婢也会骂畜生,又何必那些所谓君子来说贵说贱呢?

,天地万物,与我本为一体,从什么地方体现呢?●答,难道没有看过子思的言论吗?子思说,尽其性,则能尽人性;尽人性则能尽物性。细细玩味这几个“则”字,道理自然会明白。正如子思所言,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安居其位,万物也依其本性而生长。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anshiquanshu/11294.html 转载需授权!

安士全书今译因果故事传统文化

上一篇:释飨亲祭祖之疑

下一篇:释仁民爱物之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