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附录一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
戒杀放生文序
莲池上人,少通六艺〖指儒家的六经〗,文成而纸贵洛城。长练三车〖法华经·譬喻品有火宅三车之喻,指大小乘佛法〗,忍证而宗超葱岭〖菩提达磨越葱岭而只履西归,此喻指禅宗第一义谛〗。勇披毗黎之铠,莹握摩尼之珠,当经禅暇,愍切迷流,于尸罗中,特申杀戒。盖以血气之属,莫不有知,蜎蠕之伦,无非同与。充吾恶死之心,岂宜戕物。体帝好生之德,用导昏衢。夫恻隐之心,人所同具。刲燖之惨〖燖(xún),用开水去毛〗,世所易明。绸缪种族,古今之致常然。蹢躅丧群,禽鸟之情何异。乃蚊蚋噆(zǎn)肤而生烦,砧刀加物而靡恤,刳彼膏膋〖膋(liáo),肠部的脂肪〗,充兹口腹。反之于心,予仁安在。推之于报,怨对奚辞。既随强弱而递相吞食,遂缘偿负而长历轮回。于是如来燃慧炬于重幽,拯群苦于八难,令断杀因,不缠恶果。当兹末法,久昧微言,而禅师涤五欲之泥,释三有〖即三界〗之网,于音声海,鼓智愿船,济彼胥溺,臻于一真。猗欤旨哉。法无分于顿渐,入皆不二。道靡间于圣凡,信为第一。苟能循师不杀之戒,而谛观吾起杀之因,为生于灵知之心。为发于肤骨之体。心本慈悲,何因残害。体无觉识,宁具贪瞋。心忘则声臭有所不知,是嗜味者不由于体。体寂则爱憎无以自起,是好杀者不由于心。二既无有,中何从来。故知身心本净,习惑妄缠。得本净之妙,则此戒不由于外铄。解妄缠之蔽,则大悲莫遏于中心。入三摩提,成等正觉,由于是矣。余少闻子舆〖孟子名轲,字子舆〗远庖之训,已深爱物之慈。兹览禅师戒杀之篇,益重护生之念。遂命儿摹刻,广世持流云。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典志总裁官海虞严讷撰。
戒杀文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撰并注
【原文】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怨业,相习成俗,不自觉知。昔人有言,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计其迷执,略有七条,开列如左,余可例推云。
【译白】世人吃肉,都认为理所当然,于是放肆杀生,广积怨业,相互仿效,形成流俗,自己却还意识不到。正如古人说的,真为他们痛哭流涕,长长叹息啊。总结他们执迷不悟的行为,大约有七条,列举如下,其余可举一反三,依例推论。
【原注】凡有知者必同体,人之食肉,大是怪事。然不以为怪者,良由家世袭而为常,邻里比而成俗。习行既久,不觉其非,反以为是,又奚怪乎。今有杀人而食者,人必大骇而亟诛之。何也。不习行故也。使杀人无禁,行之数年,以人肉而供庖厨者遍于天下矣。故曰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
【译白】凡是有知觉的必是同体,人吃肉是大大的怪事。然而不以为奇怪,是因为家家世代沿习,习以为常,邻里之间竞相模仿已形成流俗。习惯成自然,并不觉得有错,反而自以为是,这又有什么奇怪呢。今天有杀人吃的,人们必对此惊恐万分而希望能将凶手立即处决。为什么呢?是因为世上没有可以杀人吃的习俗。假使对杀人不加禁止,经过几年,用人肉来做菜就天下通行了。所以说全世界习以为常而不觉得有错,真为之痛哭流涕,长长叹息啊。
【原文】一曰生日不宜杀生。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己身始诞之辰,乃父母垂亡之日也。是日也,正宜戒杀持斋,广行善事。庶使先亡考妣,早获超升,现在椿萱,增延福寿。何得顿忘母难,杀害生灵,上贻累于亲,下不利于己。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一也。
【译白】一,生日不应杀生。可怜的父母,生我劳心劳力,真不容易,自己出生之时,就是父母面临死亡威胁之日。这一天,正应戒杀吃素,多做善事。才可让过世的父母,早得超生,现在父母,增福延寿。为什么却顿时忘记了母难,杀害生灵,上连累双亲,下不利于自己。这种行为世人都习以为常而不觉得有错,这是让人为之痛哭流涕,长久叹息的原因之一。
【原注】唐太宗万乘之主,生日尚不为乐。田舍翁多收十斛粟,乃贺客盈门,欢宴累日。不知其可也。今世有生日饭僧诵经,修诸善事者,其贤乎哉。
【译白】唐太宗贵为一国之主,生日尚不铺张享乐。农夫多收十斗粟,前来贺喜的就宾客盈门,大吃大喝好几天。不知有什么资格可以这样做。今世有在生日这天供养僧人,念佛诵经,作种种善事的,真是太贤明了。
【原文】二曰生子不宜杀生。凡人无子则悲,有子则喜。不思一切禽畜,亦各爱其子,庆我子生,令他子死,于心安乎。夫婴孩始生,不为积福,而反杀生造业,亦太愚矣。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二也。
【译白】二,生小孩不应杀生。普通人没有小孩则悲伤,有小孩则欢喜。没想到一切禽畜,也各爱自己的孩子,庆祝我的孩子出生,却让它们的孩子死亡,于心何安。婴孩刚出生,不为他修福积德,却反而杀生造业,也太愚蠢了。这种行为世人都习以为常而不觉得有错,这是让人为之痛哭流涕,长久叹息的原因之二。
【原注】一猎人暮夜大醉,视其幼子为獐,砺刃将杀之,妻泣谏不听,竟剖其腹,出其肠,已而安寝。天明呼其子与入市鬻獐肉。妻哭曰,昨汝所杀者子也。其人举身自掷,五内崩裂。噫。人畜虽殊,爱子之心一也,安可杀欤。
【译白】有个猎人夜晚喝得大醉,把他的幼子看成了獐,磨刀霍霍准备杀他,妻子哭着阻止,他却听不进去,竟然剖开孩子的肚子,抽出肠子,然后再安然入睡。天明还叫他的孩子与他同到市场去卖獐肉。妻子哭着说,昨晚你所杀的是咱们的孩子啊。这人才恍然明白,顿时伤心自绝,纵身一跳,五脏崩裂而死了。唉。人畜虽然不同,爱子的心是一样的,又怎么可以杀生呢。
【原文】三曰祭先不宜杀生。亡者忌辰,及春秋祭扫,俱当戒杀,以资冥福。杀生以祭,徒增业耳。夫八珍罗于前,安能起九泉之遗骨,而使之食乎。无益而有害,智者不为矣。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三也。
【译白】三,祭祀祖先不应杀生。死者忌日,以及春秋祭祀,扫墓,都应当戒杀,以增亲人的阴福。杀生来祭祀,只是徒然增加罪业罢了。山珍海味供在面前,又如何能让九泉之下亲人的遗骨来吃呢。有害而无益,是有智慧的人所不做的。这种行为世人都习以为常而不觉得有错,这是让人为之痛哭流涕,长久叹息的原因之三。
【原注】或曰,梁武帝以面为牺牲,世讥其使祖宗不血食。噫。血食未必珍,蔬食未必恶。为人子者,贵乎慎修其身,而不覆先宗祀,斯善矣。奚取于祀之必用血也。禴祭胜于杀牛,易垂明训。牲养犹为不孝,圣有嘉谟。奚取于祀之必用血也。
【译白】有人或许说,梁武帝用面来代替祭祀用的牲畜,世人讥笑他让祖宗吃不到血性的食物。唉。血食不一定珍贵,蔬食不一定不好。为人子女,贵在谨慎修身,而不忘记祖先宗祀,这才是善呀。难道祭祀就必须要用血食吗?正规郑重的祭祀胜过杀牛血祭,《易经》上有明确的训导。用牲畜之肉养亲是不孝,圣人有嘉言在。难道祭祀还必须要用血食吗。
【原文】四曰婚礼不宜杀生。世间婚礼,自问名纳采以至成婚,杀生不知其几。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杀,理既逆矣。又婚礼,吉礼也。吉日而用凶事,不亦惨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四也。
【译白】四,婚礼不应杀生。世间的婚礼,从询问对方名字,接受彩礼一直到成婚,杀生不知多少。结婚是生育后代的开端,生育之初就杀生,从天理上说来就完全违逆了。又婚礼,是吉祥的礼仪。吉祥的日子干杀生的凶事,不是太残忍了吗?这种行为世人都习以为常而不觉得有错,这是让人为之痛哭流涕,长久叹息的原因之四。
【原注】凡人结婚,必祝愿夫妻偕老。尔愿偕老,禽兽愿先亡乎。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尔以相离为苦,禽兽以相离为乐乎。信乎婚之不宜杀矣。
【译白】凡是人们结婚,必定祝愿夫妻白头偕老。新婚夫妻希望偕老,禽兽就愿意先死吗?嫁女的人家,三日烛光不灭,因女儿离家思念不已。你感受到爱别离是苦,禽兽难道就把别离当成快乐吗?能相信这个道理,结婚就不应杀生了。
【原文】五曰宴客不宜杀生。良辰美景,贤主佳宾,蔬食菜羹,不妨清致。何须广杀生命,穷极肥甘,笙歌餍饫于杯盘,宰割怨号于砧几。嗟乎。有人心者,能不悲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五也。
【译白】五,宴请客人不应杀生。良辰美景,贤主佳宾,蔬菜清汤的素宴,不会妨碍清静的雅兴。哪需要大肆杀生,穷奢极欲的豪华盛宴。笙歌燕舞,杯盘狼藉,极尽口腹之贪欲。哀哀惨叫,怨恨难平,任人宰割于案板。呜呼。有人心的,能不悲伤吗?这种行为世人都习以为常而不觉得有错,这是让人为之痛哭流涕,长久叹息的原因之五。
【原注】若知盘中之物,从砧几怨号中来,则以彼极苦,为我极欢,虽食,亦不下咽矣。可不悲乎。
【译白】若知道盘中之物,从砧板上怨恨的叫唤声中来的,则以它的极苦,换来我的极欢,虽吃,也咽不下啊。这难道不可悲吗?
【原文】六曰祈禳不宜杀生。世人有疾,杀生祀神以祈福佑,不思己之祀神,欲免死而求生也,杀他命而延我命,逆天悖理,莫甚于此矣。夫正直者为神,神其有私乎。命不可延,而杀业具在。种种淫祀,亦复类是。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六也。
【译白】六,祈祷消除灾殃不应杀生。世人有病,杀生祭祀神来祈福求保佑,不想想自己祭祀神的目的,是想免死亡而求生,而杀它的命来延长我的命,违背天理,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正直才有资格为神,神难道还有私心吗?生命不可能得到延长,而杀业却因此造成了。各种迷信的祭祀,也与此类似。这种行为世人都习以为常而不觉得有错,这是让人为之痛哭流涕,长久叹息的原因之六。
【原注】药师经云,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佑,欲冀延年,终不可得。所谓命不可延,杀业具在也。种种淫祀,如杀生求子,杀生求财,杀生求官等,及其得子,得财,得官,皆本人分定,非鬼神所为也。偶尔满愿,遽谓有灵,信之弥坚,行之愈笃。邪见炽然,莫可救疗,悲夫。
【译白】《药师经》里说,杀各种众生,来奏请神明,招呼各种魍魉小鬼,恳请乞求降福保佑,希望延年益寿,这终究得不到。正所谓命不可能得到延长,而杀业却因此造成了。各种迷信的祭祀,如杀生求子,杀生求财,杀生求官等,如真得子,得财,得官,都是本人命中注定,本该有的,不是鬼神所赐。碰巧满足了愿望,就说有灵,信得更坚定,做得更扎实。错误的知见更加严重,无药可救,悲哀啊。
【原文】七曰营生不宜杀生。世人为衣食故,或畋猎,或渔捕,或屠宰牛羊猪犬等,以资生计。而我观不作此业者,亦衣亦食,未必其冻馁而死也。杀生营生,神理所殛。以杀昌裕,百无一人。种地狱之深因,受来生之恶报,莫斯为甚矣。何苦而不别求生计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七也。
【译白】七,谋生不应杀生。世间人为了穿衣吃饭,或打猎,或捕鱼,或屠宰牛羊猪犬等,靠此谋生。而我看不作这些行业的人,也穿衣吃饭,未必他们就冻死饿死了。杀生谋生,天理不容。因为杀生而兴旺发达的,百中无一人。为此深深种下入地狱的因,受来生的恶报,没有比这更得不偿失的了。何苦不另找一种谋生的职业。这种行为世人都习以为常而不觉得有错,这是让人为之痛哭流涕,长久叹息的原因之七。
【原注】亲见屠羊者垂死而口作羊鸣,卖鳝者将亡而头如鳝啮。此二事近在邻居,即非传说。我劝世人,若无生计,宁丐食耳。造杀而生,不如忍饥而死也。吁。可不戒哉。
【译白】我亲眼看到杀羊的人临死时嘴里发出羊的叫声,卖鳝鱼的人将死时而头如鳝鱼啃咬状。这二件事就发生在我的邻居中,近在身边,并非传说。我奉劝世上人,如无谋生手段,宁愿乞讨为生。靠杀生而活,不如忍饥挨饿而死。吁。怎能不戒杀呢。
【原文】如上所列,甚拂常情。达人览之,必以为确论。倘能全戒,善莫加焉。其或不然,量力除减,或去四五,或禁二三。除一事则消一业,减一杀则杜一怨。若未能断绝腥膻,且先应市买现物,不加亲杀,亦免大愆。积养慈心,渐入佳境。得斯文者,更望展转流通,递相劝化。能劝一人不杀,如救百万生灵。劝至十人百人,以及千万亿众,阴功浩大,善果无穷。但肯信行,决不相赚。○每年写十二月分,粘贴屋壁。一月不杀,则于月下书不杀二字。一月不杀,下善也。一年不杀,中善也。一生不杀,上善也。世代不杀,善之又善者也。愿人人戒杀,户户持斋,则诸佛生欢,万神加护,干戈由是永息,刑罚可以无施,地狱为之顿空,苦海因而长别矣。
【译白】如上所列举的,不太合常情。但明智之人看后,必定认为这是正确的定论。如能全戒,功德无量。如不能全戒,也要量力减少,或减低十分之四五,或禁十分之二三。免掉一事则消掉一业,减少一次杀生则杜绝一次怨仇。如不能断绝肉食,暂且先到市场买已经杀好的现成肉,不亲自杀,也免犯大罪过。培养慈悲心,再慢慢进入更高的境界。得到这篇文章的,更希望展转流通,相互劝化。能劝一人不杀生,就如同救百万众生。劝到十人百人,以及千万亿人,则阴功巨大,善果无穷。只要愿信受奉行,决不吃亏。○每年十二个月逐月写成纸条,粘贴在屋壁上。当其中一个月没杀生,就在该月的纸条下写上不杀二个字。一个月不杀生,是下善。一年不杀生,是中善。一生不杀生,是上善。世代不杀生,是上上善。但愿人人戒杀,户户持斋,则诸佛欢喜,万神保护,战争永无,刑罚多余,地狱顿空,苦海永别了。
戒杀祝愿
【原文】若能一月不杀,至月尽夜,或次月朔旦,对佛像前,至心礼拜,白言,弟子某甲,一心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遵先佛明诲,今行不杀,已及一月。以此功德,愿我罪业消除,怨愆解释,所修善根,日益增长。命终之际,身心安隐,正念分明,蒙佛接引,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莲华之中。华开见佛,得无生忍,具足佛慧,以大神力,凡我旷劫所杀怨命,以及十方被杀众生,悉得度脱,成无上道。愿佛慈悲,哀怜摄受。发愿已,念佛或百声,千声,万声,随意多少。
【译白】如能一月不杀,到月底晚上,或者下月初一早晨,对佛像前,以至诚心礼拜,说道,弟子某某,一心投诚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遵照释迦牟尼佛的圣明教诲,今奉行不杀生戒,已满一月。以此戒杀功德,愿我罪业消除,怨仇化解,所修的善根,日日增长。临命终时,身心安稳,正念分明,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国土七宝池内的莲花中。花开见佛,证得不生不灭的境界,具足佛陀的智慧,用大神通力,凡是我无数劫来所杀的怨家性命,以及十方被杀的众生,都能得到度化解脱,成就无上佛道。愿佛慈悲,怜悯加持摄受。发愿完毕,念佛几百声,几千声,几万声,随意多少都行。
放生文
【原文】盖闻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译白】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天下最悲惨的是杀生伤命。
【原注】至重有二,一者世人于金宝官爵妻子,以至己身,皆其所重。然不可得兼。则重之中必取其尤重者。是以为救己身,不吝金宝。为救己身,不惜官爵。为救己身,不顾妻子,故云至重。二者,凡厥有生,皆能作佛,则生为佛种,故云至重。最惨者,如捶打等,虽皆苦事,未至断命,惟杀最惨。
【译白】最重的有两种,一者世间人对黄金珠宝,官职爵位,老婆孩子,以及自己的身体,都是很看重的。当不可兼得时,则重中必取其更重的。因此为救自己身命,不吝啬金银财宝。为救自己身命,不惜撤官革职。为救自己身命,不顾老婆孩子,所以说生命最重要。二者凡是有情众生,都能作佛,则生命是成佛的种子,所以说最重要。最悲惨的,如捶打等等,虽都是苦事,还不至于丧命,只有杀生最惨。
【原文】是故逢擒则奔,虮虱犹知避死。将雨而徙,蝼蚁尚且贪生。
【译白】你想捉它,立马就跑,虮虱都知道躲避死亡。临近下雨, 赶快搬家,蚂蚁尚且贪恋生命。
【原注】因命至重,为全命故。因杀至惨,为逃杀故。是以虮虱蝼蚁,皆知避死贪生。微命尚然,大者可知也。
【译白】因生命最重要,为保全性命的缘故。因杀生最残酷,为了逃避被杀的缘故。所以虮虱蝼蚁,都知道贪生避死。微小的生命都是这样,大的可想而知。
【原文】何乃网于山,罟于渊,多方掩取。曲而钩,直而矢,百计搜罗。
【译白】为什么还在山中设网套,水中下罟网,想方设法来诱捕捉拿。弯曲的钩子,笔直的箭,千方百计来搜索网罗。
【原注】一切众生既皆避死贪生,何以昧此良心,行诸毒事。网擒山兽,罟觅渊鱼,俯水垂钩,仰空发矢,以至暗施陷阱,密设牢笼。百计多方,莫能尽举,良可叹也。
【译白】一切众生既然都避死贪生,为什么还昧着良心,干各种歹毒的事情。设网套捕捉山中野兽,下罟网觅捕深水中的鱼群,俯下身在水中垂钩,仰起头向空中射箭,以至于暗设陷阱,密下牢笼。千方百计,说不能尽,真可悲叹啊。
【原文】使其胆落魂飞,母离子散。
【译白】使它们魂飞胆丧,母离子散。
【原注】如上网罟钩矢,见之惊怖,则魂胆飞扬。中之丧亡,则母儿离散。如人遭乱世,兵火临身,一何异乎。
【译白】如上面所说的网套、罟网、钩子和弓箭,见到就惊恐,则魂飞胆丧。中之则丧失性命,则母儿离散。如同人类遭逢乱世,兵火临身,有何差别。
【原文】或囚笼槛,则如处囹圄。或被刀砧,则若临剐戮。
【译白】若被囚禁在笼槛中,就如同人关在牢狱里。若被按在砧板上,就如同面临千刀万剐的酷刑。
【原注】幽系之,则禁锢不异囹圄。宰割之,则痛苦同于剐戮。设以身处,当何如其为情也。
【译白】关在幽暗的笼中,这种禁锢与牢狱没有差别。宰杀切割,这痛苦与剐戮酷刑相同。设身处地想一下,此时是何心情呢?
【原文】怜儿之鹿,舐疮痕而寸断柔肠。畏死之猿,望弓影而双垂悲泪。
【译白】心疼幼子的母鹿,舔舐着小鹿身上的伤痕,柔肠寸断伤心欲死。怕死的猿猴,一看到弓影双眼流出悲哀绝望的泪。
【原注】怜儿之鹿者,许真君少时好畋猎,一日射中一鹿,鹿母为舐疮痕,良久不活,鹿母亦死。真君剖其腹视之,肠寸寸断,盖为怜子死,悲伤过甚,至于断肠。真君大恨,悔过,折弓矢,入山修道,后证仙品,拔宅飞升。此证上文母子离散意。 畏死之猿者,楚王与养由基出猎,遇猿,令射之。猿望见由基,即泪下。盖猿臂柔捷,能接飞矢,由基神射,矢到之处,臂不及接,知其必死而悲也。此证上文魂胆飞扬意。
【译白】心疼幼子的母鹿说的是,许真君年轻时候喜欢打猎,有一天射中一头幼鹿,母鹿为它舔舐伤痕,舔了很久小鹿还是没有活过来,母鹿也随之而死。真君剖开母鹿腹部,发现母鹿的肠子一寸寸断了,因为心疼幼鹿的死亡,悲伤过度,以至于肠子断裂。真君大为后悔,发愿改过,折断弓箭,到山中修道,后修得仙道,全家升天。这里佐证了上文中母子离散的意思。 怕死的猿猴说的是,楚王与养由基出去打猎,遇到一只猿,楚王命令养由基射它。猿望见养由基,即泪如雨下。因为猿手臂柔软敏捷,能接飞来的箭,但养由基射术神奇,箭到之处,猿臂根本来不及接,猿猴知道遇到养由基必死无疑了,所以悲哀绝望。这里佐证了上文中魂飞胆丧的意思。
【原文】恃我强而陵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补己身,心将安忍。
【译白】依仗我势力强欺侮它们这些弱者,道理上就说不过去。吃它们的肉来补我们自己的身体,于心何安,于心何忍。
【原注】观上二事,则知杀生甚所不应。且世人谓禽兽之肉,人所应食,不知皆是强陵弱耳。不然,猛虎食人,亦将曰人之肉,虎所应食乎。螳螂食蝉,雀食螳螂,鹰鹯食雀,弱之肉,强之食,此理甚明,当不疑也。又世人谓蔬食者瘠,肉食者肥。为肥己身,不念他苦,人心安在哉。
【译白】从上面的二个事例来看,就知道杀生很不应该。且世间人说禽兽的肉,应该可以被人吃的,不知这都是以强欺弱。否则,猛虎吃人,也将会说人肉是该被老虎吃的吗?螳螂吃蝉,鸟雀吃螳螂,鹰隼吃鸟雀,弱肉强食,这种道理很容易明了,应当不用怀疑。又有人说蔬食营养少,肉食营养多。为了营养自己的身体,不念动物的痛苦,其人心何在呢。
【原文】由是昊天垂悯,古圣行仁。
【译白】因此上天特垂怜悯,古圣先贤行仁慈之道。
【原注】由世迷故,杀气动天,而天本好生,常示下民,下民不知。是以杀生太重,则雨旸不时,刀兵灾起。人修善事,则年岁丰登,海宇宁谧。世人杀生,是逆天也。古之圣人,因此上顺天心,下悲物命,行仁救济。事见下文。
【译白】由于世间人不明事理的原故,杀气动天,而上天本来好生,经常垂示下面的民众,而下面的民众却不知道。所以杀生太严重,就不时旱涝,战争灾祸频频而起。人人修行善事,则年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世间人杀生,是违背天意。古代圣人,因此上顺应天心,下悲怜动物们的性命,实行仁慈,救济众生。事例见下文。
【原文】解网著于成汤,畜鱼兴于子产。
【译白】解除拦网来源于成汤,蓄池养鱼兴起于子产。
【原注】解网者,商王成汤出遇猎人布四面网,祝曰,从天来者,从地来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为解三面,止留其一,改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上者上,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网。 畜鱼者,郑大夫子产,人有馈之生鱼者,子产不食,令校人畜之池中。观此二事,则知放生非独佛教,儒中君子无不奉行。
【译白】解网说的是,商王成汤外出遇到猎人正在布置捕鸟兽有四面的猎网,猎人祷告说,从天上来的,从地上来的,从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网中。成汤为他解除了三面,只留一面,改祷告说,想往左的就往左,想往右的就往右,想往上的就往上,想往下的就往下,不要命的才进入我的网。 养鱼者,郑国大夫子产,有人送给他活鱼,子产不吃,令仆人养在池塘中。看这两件事,就知道放生不仅佛教中提倡,儒家君子也无不遵照执行。
【原文】圣哉流水,润枯槁以囊泉。悲矣释迦,代危亡而割肉。
【译白】圣明啊,流水长者。用袋子装运泉水来拯救面临干涸死亡的鱼。慈悲啊,释迦牟尼。为代替鹰和鸽子面临危险死亡的痛苦而割自己的肉。
【原注】囊泉者,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出见十千游鱼,困涸水中,将欲危毙,用象囊水,倾注得全,复为说法。鱼命过,皆生天上。 割肉者,释迦牟尼佛往昔为菩萨时,遇鹰逐鸽,鸽见菩萨,投身避难。鹰语菩萨,尔欲救鸽,奈何令我饥饿而死。菩萨问鹰,汝须何食。鹰答食肉,菩萨割臂肉偿之。鹰欲肉与鸽等,菩萨割肉,弥割弥轻,至肉将尽,不能等鸽。鹰问生悔恨否。菩萨答言,吾无一念悔恨,若此语不虚,当令吾肉生长如故。立誓愿已,身肉如故。鹰化天帝身,空中礼拜赞叹。
【译白】袋运泉水说的是,《金光明经》上记载,流水长者子外出时见到上万游鱼,困在干涸的水中,非常危险,即将干死,就用大象来运水,倾注到干涸的河中,终于保住了鱼的生命,又为它们讲说佛法。这些鱼这一 期命终后,都生到了天上。 割肉喂鹰,释迦牟尼佛过去作菩萨时,遇到鹰在追逐鸽子,鸽子见到菩萨,投身到菩萨身上避难。鹰对菩萨说,你想救鸽子,难道就忍心让我饥饿而死。菩萨问鹰,你要吃什么。鹰回答说吃肉,菩萨割下自己臂上的肉来喂鹰。鹰希望菩萨割的肉与鸽子肉重量相等,菩萨割肉,越割却发现自己割下来的肉重量越轻,到身上的肉将要割尽,还不能与鸽肉相等。鹰问菩萨生悔恨心没有。菩萨回答说,我没有一个悔恨的念头,如果此话不假,让我的肉长成原样。立下这个誓愿后,身上的肉立刻恢复了原状。鹰化成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萨礼拜赞叹。
【原文】天台智者,凿放生之池。大树仙人,护栖身之鸟。
【译白】天台山智者大师,开凿放生池。在大树下打坐的仙人,保护栖息在身上的鸟。
【原注】凿池者,天台智者大师,讳智顗,隋炀帝号为智者,曾凿池劝人放生。又不但智者,古来多有此事,今西湖亦古放生池也。世远人亡,时更法坏,渔火星飞于水面矣,悲夫。 护鸟者,古有仙人,常坐一大树下,思禅入定。有鸟栖其怀中,恐惊鸟故,跏趺不动,候鸟别栖,然后出定。慈物之心,一至于是。
【译白】开凿池塘,天台山智者大师,避讳名叫智顗,隋炀帝称呼他是智者,曾经开凿池塘劝人放生。又不仅智者大师,自古以来有很多这类事,现在的西湖也是古时候的放生池。年代久远,斯人已逝,时代更替,规矩已坏,现在西湖已是渔光点点捕捞不停了,可悲啊。 护鸟,古时候有一个仙人,常坐在一棵大树下,参禅入定。有一只鸟栖息在他的怀中,仙人怕鸟受到惊吓,于是保持双盘的跏趺坐姿势一动不动,直等到鸟飞走了,然后才出定。对动物的慈悲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原文】赎鳞虫而得度,寿禅师之遗爱犹存。救龙子而传方,孙真人之慈风未泯。
【译白】因赎买鱼虾等放生而自我得到度化,永明延寿禅师遗留的爱心至今还在。因救助龙王之子而被传授龙宫秘方,孙真人慈悲仁爱的风范并未消失。
【原注】赎鳞虫者,永明大师,讳延寿。吴越王镇杭,师为余杭县库吏,屡以库钱买鱼虾等物放之,后坐监守自盗,法当弃市。王颇知其放生也,谕行刑者观其辞色以覆。师临死地,面无戚容。人怪之,师曰,吾于库钱毫无私用,尽买放生命,莫知其数。今死,径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亦乐乎。王闻而释之。乃出家为僧,修禅礼忏,得无碍辩才。师涅槃后,有僧入冥,见阎罗王时时出座礼一僧像。问之,则阳间永明寿禅师也,已生西方上品上生,王敬其德,故时礼耳。 救龙子者,孙真人未得仙时,出遇村童擒一蛇,困惫将死,真人买放水中。后默坐间,一青衣来请,随而赴之,至一公府,则世所谓水晶宫也。王者延置上座,曰,小儿昨者出游,非先生则几死矣。设宴毕,出种种珍宝为谢。真人辞不受,曰,吾闻龙宫多秘方,传吾救世,贤于金玉多矣。王遂出玉笈三十六方。真人由此医术弥精,后证仙品。
【译白】赎买鱼虾者,永明大师,讳延寿。吴越王镇守杭州时,大师是余杭县管国库的官吏,经常用国库中的钱买鱼虾等动物放生,后因监守自盗罪,按法律当斩首。吴越王大致知道大师放生的事,吩咐行刑的人先观察大师的脸色和说话状况,再向他反馈汇报。大师面临死刑,脸上没有悲伤害怕的样子。人们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丝毫没有将库钱挪作私用,全部用来赎买鱼虾等动物放生,不知其数。现在死,是径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还不快乐吗? 吴越王听到后随即释放了他。于是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拜忏悔,雄辩能力达到了无障碍的境界。大师圆寂后,有一僧人入阴间,看见阎王时时离开座位向一僧人像礼拜。一问,才知道是阳间的永明延寿禅师,他已经上品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阎王敬佩他的品德,因此时常礼拜。 救龙子者,孙真人未成仙时,外出遇到一乡村小孩捉住一条蛇,蛇已被玩得奄奄一息,真人花钱买下放入水中。后来真人在静坐时,有一穿青色衣服的人来邀请他,真人跟随此人来到一座王府,就是世间人所称的水晶宫。一王公模样的人请他坐上座,说,我的儿子昨日出门游玩,没有先生您搭救的话差点丧了命。设宴款待完毕,捧出种种珍宝作为谢礼。真人推辞不受,说,我听说龙宫有很多秘方,要是能传给我在世间上治病救人,远远胜过黄金宝玉。龙王于是赠给真人一个玉饰的书箱,内装有三十六个药方。真人因此医术更加精湛,后来成了仙人。
【原文】一活蚁也,沙弥易短命为长年,书生易卑名为上第。一放龟也,毛宝以临危而脱难,孔愉以微职而封侯。
【译白】一是因救蚂蚁,沙弥原本应夭折短命,结果却健康长寿;书生本应名落孙山,结果却高居榜首。一是因放乌龟,毛宝面临危机却平安脱险;孔愉从芝麻小官做到王侯。
【原注】活蚁二事。一短命长年者,昔有沙弥侍一尊宿,尊宿知沙弥七日命尽,令还家省母,嘱云八日当返,欲其终于家也。八日返,师怪之,入三昧勘其事。乃还家时路见群蚁困水,作桥渡之,蚁得不死,由此高寿。 二卑名上第者,宋郊,宋祁兄弟也,俱应试。郊尝见群蚁为水所浸,编竹桥渡之。时有胡僧睹其貌,惊曰,公似曾活数百万命者。郊对,贫儒何力致此。僧云,不然,凡有生者皆命也。郊以活蚁对。僧云,是已,公弟当大魁多士,然公亦不出弟下。后唱名,祁果首选。朝廷谓不可以弟先兄,改祁第十,以郊为第一。僧言果验。
放龟二事。一临危脱难者,毛宝微时,路遇人携一龟,买而放之。后为将,战败赴水,觉水中有物承足,遂得不溺。及登岸,则承足者,前所放龟也。 二微职封侯者,孔愉本一卑官,亦曾放龟,龟浮水中,频回首望愉,然后长逝。后愉以功当侯,铸印时,印上龟纽,其首回顾。毁而更铸,铸之数四,模直首偏,回顾如旧。铸者大怪,以告愉。愉忽忆放龟时,龟首回顾,恍然悟封侯者,放龟之报也。
【译白】二个救蚂蚁的故事说的是,一短命变长寿。过去有一个沙弥侍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长者知道沙弥再过七天就要死去,于是叫他回家看望他的母亲,叮嘱他第八天再回来,想让他死在家里。八日后沙弥却平安返回,师父觉得很奇怪,于是进入禅定中来查看这件事。发现沙弥在回家时路上看见一群蚂蚁被困在水中,沙弥搭桥把它们接引出来,蚂蚁都被救活了,沙弥也因此而延年益寿。 二低名次成第一。宋郊,宋祁是两兄弟,都去参加科举考试。宋郊曾看见一群蚂蚁被水围困,他用竹子编了座桥把蚂蚁渡出困境。当时有一位从西域来的僧人看到他的面相,惊讶说,你好像曾救活几百万生命。宋郊回答说,我一个穷书生哪有能力做这么大的善事。僧人说,不能这么说,凡有生命的都是。宋郊用救蚂蚁的事作回答。僧人说,这就对了,你弟弟应当名列前茅,但你的名次不会在你弟弟下面。后来公布名次,宋祁果然高居榜首。朝廷认为不可以弟弟超过兄长,改宋祁为第十名,把宋郊评为第一。僧人的话果然应验了。 二个放龟的故事说的是,一临危脱难。毛宝贫寒时,路上遇到一人携带一只乌龟,于是买下来放生了。后来毛宝成为将军,作战失败被迫投水,却感觉水中有一样东西托住自己的脚,于是没被淹死。等到登上岸,才发现托住他脚的是以前他所放的乌龟。 二小官封王侯。孔愉本来是一名芝麻小官,也曾放过乌龟,乌龟当时浮在水中,频频回头望着孔愉,久久才永远消失在水中。后来孔愉因功高当上了王侯,铸造官印时,官印上龟纽的头呈回顾状。于是只好销毁再铸,共铸了四次,模子是直的,铸出来的头却都是偏的,乌龟的头还是回顾状,依然如旧。铸造的人大为奇怪,跑来告诉孔愉。孔愉忽然想起以前放乌龟时,乌龟的头也是频频回顾,才恍然大悟自己官封王侯是放乌龟的果报。
【原文】屈师纵鲤于元村,寿增一纪。随侯济蛇于齐野,珠报千金。
【译白】屈师在元村放鲤鱼,寿命增加十二年。随侯在齐国的野外帮助了一条蛇,蛇用价值千金的珠宝报答他。
【原注】纵鲤者,屈师于元村遇一赤鲤,买放之。后梦龙王延至宫中,谓曰,君本寿尽,以君救龙,增寿一纪。 济蛇者,随侯往齐国,路见一蛇,困于沙碛,首有血出,以杖挑放水中而去。后回至蛇所,蛇衔一珠向侯,侯不敢取。夜梦脚踏一蛇,惊觉,乃得双珠。
【译白】放鲤鱼说的是,屈师在元村遇到一只红鲤鱼,买下来放了生。后来梦到龙王延请他到龙宫中,对他说,您本来寿命已到,因为您救了一条龙,增加寿命十二年。 帮助蛇说的是,随侯前往齐国,路上看见一条蛇,困在沙砾中,已头破血流,便用手杖挑起来放入水中离开了。蛇随后回到蛇窝,口中衔一珠宝来到随侯身边,示意他收下,随侯不敢取。当晚随侯梦见自己脚踩到一条蛇,惊醒后发现蛇在身边留下一对珠宝。
【原文】拯已溺之蝇,酒匠之死刑免矣。舍将烹之鳖,厨婢之笃疾瘳焉。
【译白】拯救掉在酒中的苍蝇,酿酒工匠死刑避免。放走将要烹宰的甲鱼,掌厨婢女顽症痊愈。
【原注】拯蝇者,一酒匠见苍蝇投酒瓮,即取放干地,以灰拥其体,水从灰拔,蝇命得活,如此日久,救蝇数多。后为盗诬,无能自白,狱将成。主刑者援笔欲判决,蝇辄集笔尖,挥去复集,判之莫得。因疑其冤,详问之,则诬也。呼盗一讯而服,遂得释归。噫,亦异矣哉。 舍鳖者,程氏夫妇性嗜鳖,一日偶得巨鳖,嘱婢修事。时暂出外,婢念手所杀鳖不知其几,今此巨鳖心欲释之,吾甘受棰挞耳,遂放池中。主回索鳖,对以走失,遂遭痛打。后感疫疾将死,家人舁至水阁,以俟尽命。夜忽有物从池中出,身负湿泥,涂于婢身,热得凉解,疾乃苏愈。主怪不死,诘之,具以实对。主不信,至夜潜窥,则向所失鳖也。阖门惊叹,永不食鳖。
【译白】拯救苍蝇,一个酿酒匠每次见到苍蝇掉在酒坛中,就把它捞出来放在干地上,再用灰撒在苍蝇身上,水干灰落,苍蝇生命因此被救活,天长日久,常常如此,救下的苍蝇不计其数。后来酿酒匠被人诬告偷盗,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即将定案。主审官提笔打算下判决书,见成群的苍蝇总是聚集在笔尖上,赶走又来,没法下判决书。主审官因此怀疑其中有冤情,再详细审问,果然是诬告。真正的盗贼也很快被缉拿归案,一审就认了罪,酿酒匠也迅速被释放回家。噫,也是神奇啊。 放走甲鱼,一对姓程的夫妇嗜好吃甲鱼,一天偶然买到一只特大的甲鱼,嘱咐婢女烹煮。说完主人夫妇就因事临时外出了,婢女想到经自己双手杀掉的甲鱼已不知其数,就想把这只特大甲鱼放走,我自己大不了心甘情愿挨打受罚吧,于是就把甲鱼放进了池塘中。主人回来要吃甲鱼,婢女回答说溜走了,婢女因此遭到痛打。后来又感染瘟疫生命垂危,家人把她抬到一个临水的楼阁,让她等死。夜晚忽然有个东西从池塘中爬出来,身上背负湿泥,涂在婢女的身上,高烧因湿泥凉敷而退下,疾病很快就痊愈了。主人见她大难不死,很奇怪,就诘问原因,婢女如实相告。主人不相信,到晚上就偷偷窥探,发现果然是此前放走的甲鱼。全家惊叹,从此永不吃甲鱼。
【原文】贸死命于屠家,张提刑魂超天界。易余生于钓艇,李景文毒解丹砂。
【译白】在屠宰场买下即将被处死的生命放生,张提刑魂魄超升到天界。到渔船上买下渔民捕捞到的活鱼放生,李景文服丹砂中毒被化解。
【原注】贸命屠家者,张提刑常诣屠肆,以钱赎物放之。后临终时,语家人言,吾以放生,积德深厚,今天宫来迎,当上生矣。安然而逝。 易生钓艇者,李景文常就渔人货其所获,仍放水中。景文素好服食,常火炼丹砂饵之,积热成疾,疽发于背,药莫能疗。昏寐之中,似有群鱼濡沫其毒,清凉快人,疾遂得瘥。亦鳖报厨婢之类也。
【译白】屠宰场买动物放生说的是,张提刑常常到屠宰场,用钱赎买动物放生。后临终时,对家人说,我因为放生,积了深厚的德,现在天宫派人来迎接,我当上生到天界去。说完,安然逝世。 渔船上买鱼放生,李景文常到渔民那里买他们捕捞或钓到的活鱼,然后仍然放到水中。李景文平日喜欢进补,经常用火炼丹砂吃,结果因火气郁结而得病,背上长了毒疮,无药可救。昏昏沉睡中,好像有一群鱼在吐泡沫医治他的毒疮,清凉无比,病很快就痊愈了。这也与甲鱼报婢女恩的事类似。
【原文】孙良嗣解矰缴之危,卜葬而羽虫交助。潘县令设江湖之禁,去任而水族悲号。
【译白】孙良嗣解救被捕禽鸟,不能安葬时群鸟帮忙。潘县令禁止渔业,离任时水族悲号。
【原注】解矰缴之危者,孙良嗣遇禽鸟被获,辄买纵之。后死欲葬,贫莫能措。有鸟数百,衔泥叠叠。观者惊叹,以为慈感所致。 设江湖之禁者,县令潘公,禁百姓不得入江湖渔捕,犯者加罪。后去任,水中大作号呼之声,如丧考妣。人共闻之,莫不叹异。
【译白】解被捕禽鸟之危说的是,孙良嗣遇到禽鸟被人捕获,就当即买下放生。后来他死时却穷得连安葬费都筹集不到。这时有几百只鸟,口衔泥土来填墓坑。看到的人惊叹不已,都认为这是死者慈悲放生感得的群鸟助葬。 颁布禁渔令说的是,潘县令禁令百姓不能到江湖中捕鱼,如有违反,从重处罚。后来潘县令离任,水中发出很大的号呼声,如丧父母。很多人都听到了,无不惊叹奇异。
【原文】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曹溪守猎人之网,道播神州。
【译白】道信大师避免了愚昧百姓杀牲求雨,精诚祈祷降甘雨。曹溪六祖惠能大师给猎人守网,传播佛法满神州。
【原注】免牲者,信大师遇时亢旱,民杀牲请雨。师悯其愚,谓曰,汝能去牲勿用,吾为汝请。民允之。师乃精诚以祷,甘雨骤降,远近多感化者。 守网者,六祖既佩黄梅心印,以俗服隐于猎人。猎人令守网,祖瞰其亡也,獐兔之类,可放者辄放之,如是一十六年。后坐曹溪道场,广度群品,灯分五宗,泽垂万世焉。
【译白】避免杀牲,有一段时间,干旱严重,道信大师恰好遇到老百姓正打算杀牲求雨。大师可怜百姓无知,就说,你们不用杀牲祭祀,我为你们祈请。百姓答应了。大师于是精诚祷告,很快就降下了甘甜的大雨,远近很多人都被大师感化了。 看守猎网,六祖惠能接受了黄梅五祖弘忍大师的禅宗衣钵后,以在家人身份穿常人服装隐藏在猎人队伍中。猎人让他守网,六祖看到猎人不在身边时,对獐子兔子之类的,可放的就放走它们,像这样过了十六年。后来住持曹溪道场,度化了许许多多各种根基的人,禅宗法脉因他老人家的传承,分成了五宗,恩泽绵延千秋万世。
【原文】雀解衔环报恩,狐能临井授术。
【译白】黄雀获救,衔环报恩。狐狸免难,临井授术。
【原注】雀衔环者,杨宝幼时,见黄雀为枭搏坠地,复为蝼蚁所困,取而畜诸笥中,给以黄花,痊乃放去。夜梦黄衣童子拜谢,赠玉环四枚,曰,我王母使者,荷君济命,愿君子孙洁白,位列三公,亦如此环矣。后四世贵显。 狐临井者,一僧素无赖,闻黄精能驻年,欲试其验,置黄精于枯井,诱人入井,覆以磨盘。其人在井,遑迫无计。忽一狐临井,语其人言,君无忧,当教汝术。我狐之通天者,穴于冢上,卧其下,目注穴中,久之则飞出,仙经所谓神能飞形者是也,君其注视磨盘之孔乎。吾昔为猎夫所获,赖君赎命,故来报恩也。人用其计,旬余从井飞出。僧大喜,以为黄精之验,乃别众负黄精入井,约一月开视。至期视之,死矣。僧盖不知前人得出者,狐之力也,悲夫。
【译白】黄雀衔环,杨宝幼年时,见到黄雀被枭追击,受伤落地后又被蚂蚁围困叮咬,杨宝把黄雀救起来养在竹笼中,喂黄花菜给它吃,痊愈后放它飞去。夜晚杨宝梦到一个穿黄衣的童子向他拜谢,赠给他四个玉环,说,我是王母娘娘的使者,感谢您的救命之恩,愿您的子孙品德也像此玉环一样洁白无瑕,官职将来能做到三公。后来杨家四代果然显贵。
狐狸临井,有个僧人平日无赖成性,听说黄精能延年却老,打算试验一下,于是就将黄精放入一口干枯无水的井里,然后又设法把一人骗进井中,再盖上石磨盘。上当的人在井里急得无计可施。忽然一只狐狸光临井中,对这人说,您不用担心,我教您一个逃生的办法。我们狐狸中有能通天的,把巢穴安在坟墓上,再睡在坟墓下,然后目光集中在巢穴中,长久训练就能飞出去,仙经上所谓的神识能让形体飞起来,说的就是这,您也这样凝神注视磨盘上的小孔。我过去被猎人捕获时,是因您花钱赎我救的命,所以前来报恩。这人于是就采用狐狸教的办法,经过十多天就从井中飞出来了。僧人见这人生还,非常高兴,以为真是黄精的作用,于是告别大家,身背黄精下到井中,约好一个月后打开。到期一看,僧人已经死了。他哪里知道前一个人能够活着出来,是靠狐狸的帮助,真可悲。
【原文】乃至残躯得命,垂白壁以闻经。难地求生,现黄衣而入梦。
【译白】乃至大难不死,爬在白墙壁上听经。险境求生,化成黄衣人入梦。
【原注】白壁闻经者,予挂搭一庵,有人擒蜈蚣数条,以竹弓弓其首尾,予赎放之。余俱半死,惟一全活,急走而去。后共一友夜坐,壁有蜈蚣焉,以木尺从傍极力敲振,驱之使去,竟不去。予曰,昔所放得非尔耶。尔其来谢予耶。果尔,吾当为尔说法,尔谛听毋动。乃告之曰,一切有情,惟心所造,心狠者化为虎狼,心毒者化为蛇蝎。尔除毒心,此形可脱也。言毕令去,则不待驱逐,徐徐出窗外。友人在座,惊叹希有。时隆庆四年事也。 黄衣入梦者,杭州湖墅干氏者,有邻家被盗,女送鳝鱼十尾,为母问安。畜瓮中,忘之矣。一夕梦黄衣尖帽者十人,长跪乞命。觉而疑之,卜诸术人,曰,当有生物求放耳。遍索室内,则瓮有巨鳝在焉,数之正十,大惊,放之。时万历九年事也。
【译白】白墙壁听经,我曾在一个庵中小住,有人捉到很多条蜈蚣,用竹片弯成弓状弓住蜈蚣的头和尾,我花钱把它们赎下放生。其余的都已经半死不活,只有一条还完全是活的,它赶紧匆忙逃走了。后来一天晚上我与一位朋友坐在一起说话,墙壁上有条蜈蚣,我用木尺从旁边用力敲打,想赶它走,结果竟然不肯离开。我说,我过去放生的蜈蚣难道就是你吗?你是来感谢我的吗?如果然是的,我应当为你讲解佛法,你仔细听好不要乱动。于是就告诉它说,一切众生,都是心所变现出来的,心狠的变成虎狼,心毒的化成蛇蝎。你只要去掉毒心,这蜈蚣的形体就可解脱了。说完我就叫它离去,这时它不用驱赶,就慢慢爬出窗外。在座的朋友惊叹不已。这事发生在隆庆四年。
黄衣人入梦,杭州湖畔的小村庄有一个姓干的人家,她邻居家被盗,这户人家已出嫁的女儿就送来十条鳝鱼为母亲请安。鳝鱼养在瓮中,竟然被忘记了。一天晚上家人梦到十个身穿黄衣头戴尖帽的人,跪在那里求饶命。醒来后很纳闷,于是找算命的占卜解梦,算命的说,应该是有动物在求你们放生。于是他们搜遍家内,发现瓮中有很多鳝鱼,数了数正好十条,大吃一惊,赶快放生。这事发生在万历九年。
【原文】施皆有报,事匪无征。
【译白】施舍都会有回报,凡事不会无征兆。
【原注】诸放生者,或增福,或延寿,或免难,或去病,或生天,或证果,随施获报,皆有征据。然作善致祥,修士之心岂望报乎。不望报而报自至,此因果必然之理,放生者宜知之。
【译白】放生的人,有的增长福报,有的延年益寿,有的消灾免难,有的疾病痊愈,有的生到天上,有的证得圣果,有施舍就能得到回报,都有征兆和证据。善有善报,修行人的心难道望回报吗?不望回报而报答却自然而至,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放生人应当知道。
【原文】载在简编,昭乎耳目。
【译白】远的记载在史册典籍上,近的耳闻目睹,清楚明白。
【原注】如上所录,远则载在简编,有典有据。近则昭乎耳目,共见共闻。考古验今,定非虚谬。
【译白】如上所收录的,远的记载在史册典籍上,有根有据。近的耳闻目睹,共见共闻。考古验今,定不虚假。
【原文】普愿随所见物,发慈悲心,捐不坚财,行方便事。
【译白】普愿大家面对各种众生,随时随地发慈悲心,舍弃钱财这个身外之物,努力做放生,行善及与人方便的事。
【原注】此下普劝世人,发慈悲心,捐舍世财,方便救济。财不坚者,谓水得漂,火得焚,官得取,盗得劫,危脆无常,非坚物也。捐此作福,所谓以不坚财易坚财也。若无财者,只发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劝他人放生,或见人放生,赞叹随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译白】下面普劝世间人,发慈悲心,捐资舍财,方便救济。钱财并不坚固可靠,因为它能随水漂走,被火焚烧,官府没收,强盗劫夺,非常危险脆弱,不能持久不变,并非坚固之物。把它捐献出来修福,这就是所谓的用不坚固的钱财来换取坚固的功德之财。如无钱财的,只要能发慈悲心,也是修福积德。或者劝他人放生,或见别人放生,随喜赞叹,增长他们行善心念,这也是修福积德。
【原文】或恩周多命,则大积阴功。若惠及一虫,亦何非善事。
【译白】或恩德遍及众多生命,则是大积阴功。哪怕只恩惠到一只虫子,也无不是一桩善事。
【原注】有力者恩周多命,固阴功也。无力者惠及一虫,亦善事也。毋曰小善为无益而勿为也。世有不明此理者,必择身细数多之生,方肯买放。路遇大生,目视而过。此则惟贪自己之福,非悯众生之苦也。其福甚少,戒之戒之。
【译白】有能力的恩德遍布众多生命,固然是阴功。无力者惠及一虫,也是善事。不要说行小善没好处而不去做。世上有不明道理的,一定要选择那些体积小数量多的生命,才肯买来放生。路上遇到大的生命,视同不见,擦身而过。这只是贪自己的福报,不是可怜众生的苦难。这种福是很少的,千万要戒除此类心态行为啊。
【原文】苟日增而月累,自行广而福崇。
【译白】假如日积月累,自然行善越多福德越多。
【原注】善无大小,惟贵久长。日日增之,月月累之,善多则行广,行广则福崇矣。
【译白】善没有大小之分,只是贵在长久行善。日日增加,月月积累,善事越多则做得越广,做得越广则积福越多了。
【原文】慈满人寰,名通天府。
【译白】慈悲满人间,名声通天府。
【原注】慈功久积,遍满寰区,人情既孚,天心必眷。或谓穹苍渺邈,何得相通。不知天王以六斋之日,巡狩人间,有善必知,无恶不察。又人行十善则天胜,人行十恶则修罗胜,故天帝时时欲人为善。一人为善,飞天神王报达天京。经有明文,非臆说也。
【译白】慈善功德,长久积聚,遍满环宇,人情既然已经信服,天心必定眷念保佑。或者有人会说天空浩渺,如何能相通。却不知道天王在六斋日会巡视人间,凡有善事必定知道,没有恶事能够瞒他。并且人人奉行十善则天胜利,人人奉行十恶则修罗胜利,所以天帝时时刻刻希望人行善。一人行善,飞天神王会报到天京。经上有明文记载,不是毫无根据来说的。
【原文】荡空怨障,多祉萃于今生。培渍善根,余庆及于他世。
【译白】怨仇障碍能被全部化解扫除,很多福祉都会集中到今生。培养自己乐善好施的根基,余福会延伸到后世。
【原注】放而不杀,与物无怨。非惟安乐今生,以此善根,当来之世,长寿永福。乃至成佛,万类有情倾心归附。皆余庆也。
【译白】放生而不杀生,与众生就不会有怨仇。不仅仅今生会平安快乐,凭这种善根,来生长寿多福。甚至成佛,德被天下,众望所归,福报会绵延不绝。
【原文】倘更助称佛号,加讽经文。
【译白】假如放生时再念佛诵经。
【原注】遇生能放,虽是善功,但济色身,未资慧命。更当称扬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讽诵大乘诸品经典。然虽如是,但凡买生,火急须放,讽经不便,只以念佛相资。若隔宿买而来朝始放,或清晨买而午后犹存,必待陈设道场,会集男女,迁延时久,半致死亡。如是放生,虚文而已。
【译白】放生虽然是慈善的功德,若只救了它们的肉体,却没有惠及它们的慧命。还应当为它们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读诵大乘佛经中与之相关的各章节。虽然如此,但是凡赎买过来动物,还必须火速放生,诵经来不及,就只念佛来帮助它们。如果昨晚买来今晨才开始放生,或者清晨买来午后还不放,一定要等到布置好道场,等参与放生的人都到齐举行仪轨,耽误时间太久,导致死亡过半。像这样的放生,只是在搞形式。
【原文】为其回向西方,令彼永离恶道。
【译白】为它们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永远脱离恶道,不再轮回。
【原注】念佛功德,愿诸生命尽此报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入不退地,永离恶道,长息苦轮。恶道者,六道之中,三道为恶,地狱,饿鬼,畜生是也。
【译白】念佛的功德,愿这些生命这一生结束后,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从莲中出生,永不退转,永远远离恶道,永远断却这痛苦的轮回。恶道是说,六道中有三道是恶的,即地狱,饿鬼,畜生。
【原文】则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译白】所存的心量越大,种下的功德越深。
【原注】见苦放生,所存者善心也,今则是大菩提心矣,故云愈大。放生得福,所植者世间之德也,今则是出世之德矣,故云弥深。
【译白】看见众生受苦而赎买过来放生,这样的存心就是善心,现在愿它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更圆满的菩提心了,所以说心量更大。放生得福,所种下的是世间上有限的福德,现在是永远脱离轮回的福德,所以说很深。
【原文】道业资之速成,莲台生其胜品矣。
【译白】这有助于道业速成,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台品位也因此增高。
【原注】心大德深,其事何验。盖利他者,菩萨之行也。以此行门,助修道业,譬如船得顺风,必能速到涅槃彼岸矣。净业三福,慈心不杀,实居其一。今能不杀,又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济令生净土。如是用心,报满之时,九品莲台高步无疑矣。普劝世人,幸勿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语也。
【译白】为什么说心大就德深。利益他人,这是菩萨的行为。用这种利他的行为,来助修道业,就好像行船遇到顺风,必能迅速到达涅槃的彼岸。净业三福中,慈心不杀这一条,排在第一位。现在能不杀生,又放生。既能放生,又用佛法帮助它们往生西方净土。像这样用心不止,这一生即将结束时,毫无疑问决定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九品莲台中。广劝世间人,千万不要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我所说的这些话。
放生祝愿
【原文】放生已,对佛像前,至心礼拜,白言,弟子某甲,一心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遵先佛明诲,今行放生,已得若干。以此功德,愿我罪业消除,怨愆解释,所修善根,日益增长。命终之际,身心安隐,正念分明,蒙佛接引,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莲华之中。华开见佛,得无生忍,具足佛慧,以大神力,凡我所放一切生命,以及十方无尽有情,尽得度脱,成无上道。愿佛慈悲,哀怜摄受。发愿已,念佛或百声,千声,万声,随意多少。
【译白】放生完毕,对着佛像,真诚礼拜,祷告说,我弟子某某,一心把生命交给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遵照释迦牟尼佛的圣明教诲,现已放生若干。以此放生的功德,祝愿我的罪业消除,怨结化解,所修善根,日日增长。命终之时,身心安稳,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正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到西方极乐国土七宝池莲花中。花开见佛,证得不生不灭,具备像佛一样圆满的智慧,以大神通的力量,凡是我所放的一切生命,以及十方无尽的众生,都能得到度化解脱,最终成佛。愿佛慈悲,哀怜摄受。发愿完毕,念佛号或者百声,千声,万声,数量多少随意。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anshiquanshu/11317.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