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帝君曰,予从释教,顿超不二法门。居清凉宝山,仍司民疾苦。时蜀患水灾,人多飘荡,又苦疫疠痼瘵(zhài)痈疽之疾。予化里人,为作篙师,拯合溺者数千人。又化太医生,亲为诊候,全活甚众。会鹫峰古佛,为予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安乐不动地,游戏三昧定慧王菩萨,释迦梵证如来(知帝君将来必成佛,则吾辈将来,亦必成佛矣)。 [按]鹫峰古佛者,即灵鹫山释迦如来也。释迦为现在贤劫千佛中第四尊佛,而曰古者,以其既入涅槃也。安乐不动圣号,乃帝君将来成佛之称。正不知尚当经历若干恒沙劫,供养承事若干佛,而后得证此位也。岂曰现今即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坐菩提树而成正觉哉。帝君位次,尚在玉帝之下。夫以玉帝而望菩萨,犹远之又远,况帝君之于佛乎。若云现今即证斯果,则欲尊帝君,而适以诬帝君矣。
【译白】帝君说:我遵从佛陀的教诲修行,顿时悟入不二法门。居住在清凉山,仍然负责救助民间疾苦。当时四川发生水灾,许多人都被大水冲走了,又有许多人染上了瘟疫、顽疾、毒疮等疾病。我化身成当地人去撑船救助,一共拯救了数千个被水淹没的人。又化身成宫廷医生,亲自给人治病,救活了许多人。后来遇到释迦牟尼佛为我授记说:“你于将来世当成佛,名号为安乐不动地游戏三昧定慧王菩萨、释迦梵证如来”(知道帝君将来必定成佛,那么我们将来也必定会成佛)。 [按]鹫峰古佛就是在灵鹫山说法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现在是贤劫千佛中的第四尊佛,说他是古佛是因为他已经进入涅槃。“安乐不动”圣号是帝君将来成佛的名号。还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恒河沙劫,供养护持多少尊佛,才能证得佛果。哪里是说现在就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坐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呢。帝君的地位等级还在天帝下面。从天帝的位次来看菩萨果位,还很遥远,更何况从帝君的位次到佛的果位呢?若说帝君现在就证得佛果,就是本来想要尊崇帝君,结果反而是损害了帝君。
【原文】问,轮回之说,现所固有,但出诸释典,孔子未尝明言耳。●答,理之所在,便当信受,何论释典,何论儒书。必待孔子之言而信,则孔子一生言语,得传于后者,无几矣(一部论语,不过一万二千七百字,孔子所言者,止八千五百零三字)。若因记载所无,便为儒者所弗道。则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称之为六经〗,四子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经典的合称,也称四书〗中,孔子从无一言道及自己父母。将身为儒者,亦不当谈及自己之亲耶。况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之说,即是轮回之理。中庸论诚,不曰物之始终,而曰物之终始。周易六十四卦,不终之以既济,而终之以未济。皆寓循环无穷之意。其不能如释典之详明者,只因入世圣人,不能洞见过去未来,及天上天下之事耳。中庸明明说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何足为病。◎桃李虽遇春始花,然萌芽初伏,即在叶未黄落之时。暖气虽遇春始见,然一阳初动,已在冬至凝寒之候。世间万事皆然,何独于人而疑之(此亦格物之学)。
【译白】问:因果轮回的说法,现在固然是有,但都是出自于佛经中,孔子没有详明的说过啊?●答:只要符合真理就应当相信接受,何必要看它是出自佛家经典还是儒家经典呢。如果凡事一定要孔子说过才相信,那么孔子一生所说的话能够流传后世的并没有多少。(一部《论语》,只不过是一万二千七百字,孔子的话才仅仅八千五百零三个字。)如果因为经典没有记载,读书人就不相信、不谈论。那么《六经》、《四书》这些经典中,孔子没有一句话谈到自己的父母。难道后来的读书人也不应该谈到自己的父母吗?况且“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的说法就是轮回的事理。《中庸》论“诚”,不说物之始终,而说物之终始。《周易》六十四卦,不以水火既济结束,而是以火水未济结束。其中都是蕴含着循环无穷的道理。儒家经典之所以不能像佛经上那样说的详细明白,是因为入世的圣人,不能够洞察过去未来,以及天上天下的事情。《中庸》明确说过:“对于宇宙万物的真相,即使是圣人也有不知道的。”所以儒家经典中没有记载轮回的事情是正常的,怎么能认为经典没有记载轮回,就认为轮回没有呢?◎桃树李树虽然到春天才开花,然而最初发芽是在叶子还没有凋零的时候。温暖的气候虽然到春天才有,然而阳气初发是在冬天最为寒冷的时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这个道理,怎么唯独人怀疑呢(这也是格物的学问)?
【原文】问,佛教之来,始于东汉,故轮回之说,多在汉后。唐虞三代时,未之前闻也。●答,噫,可谓枉读古人书矣。且而不闻鲧殛羽渊,其神化为黄熊乎(出史记正义,熊音乃平声)。不闻卫康叔,见梦于襄公之妾乎(出史记)。不闻齐襄公所见大豕,从者以为公子彭生乎(出左传)。不闻杜伯现形,挟朱弓彤矢,以射周宣王乎(出墨子传)。不闻狐突遇太子于下国,老人报魏颗以结草乎。不闻二竖居晋侯膏肓之际,即向所杀之赵同赵括乎(俱左传)。不闻吴王杀公孙圣于胥山,太宰三呼之而三应乎(出法苑珠林)。不闻越军祭伍子胥,杯动酒尽乎(出吴俗传)。若是者,试问在汉明帝前,抑在汉明帝后乎。吴季子曰,骨肉复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此言可以悟已。
【译白】问:佛教传到中国,起始于东汉,所以因果轮回的说法,大多都是汉朝以后的事。在尧舜时期以及夏商周三代,没有听闻轮回的说法啊?●答:唉,这种说法可以说是白读了古人书。你难道没有听说过鲧死在羽渊,他的灵魂变成黄熊吗?难道没有听说过卫康叔死后给襄公之妾托梦,做她的儿子吗?难道没听说过齐襄公见到一头大猪,随从认为这头猪是公子彭生吗?难道没听说过杜伯被周宣王害死后,鬼魂现身路旁拿弓箭射杀周宣王吗?难道没听说狐突到陪都曲沃遇见太子申生的鬼魂吗?难道没有听说过魏武子爱妾的父亲为报答魏颗救女儿之恩,用草打成结绊倒战场的对手杜回,使魏颗擒获这个秦国大将吗?难道没听说晋侯在病情深重的时候,有两个人立在身边,就是当年被自己杀害的赵同、赵括吗?难道没听说吴王在胥山枉杀了臣子公孙圣,后来吴王兵败路过这里,让太宰到公孙圣坟前呼叫,太宰三次呼叫公孙圣三次应答吗?难道没听说越国军队祭奠伍子胥,杯动酒尽么?像这些事情,请问是发生在汉明帝之前还是汉明帝之后呢?吴季子说:“人死后身躯骨肉又回归到大地,这是注定的。而神识是无处不到的。”听了这句话就可以明白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原文】问,忠臣孝子,自当千古不磨。帝君七十余化,固无足疑。至庸夫俗子,一死之后,魂魄散矣,安在旷劫长存。●答,形有大小灵愚,性无大小灵愚。若一为庸夫,遂尔磨灭,则帝君邛池方化时,不过寸许小蛇耳,散莫易散于此,今日何以复有帝君。
【译白】问,忠臣孝子的魂魄,自然应当千古不灭。帝君七十多次化身投生,固然不应该怀疑。至于说一般凡夫俗子,一死之后,魂魄就消散了,怎么能够无数劫来恒常存在呢。●答,人有智慧,愚痴,富贵,贫贱等区别,但是本性都是一样的,没有智慧、愚痴,富贵、贫贱等区别。如果是一旦做了凡夫俗子,灵魂就会消散,那么帝君当年在邛池的时候只不过是身长一寸的小蛇,没有比小蛇更容易消散的了,但是现在又为什么还有帝君呢。
【原文】问,历观记载,信知三世之必有。但近见朱子小学,谓死者形既朽灭,神亦飘散,是以生疑耳。●答,小学所引范文正公〖范仲淹〗语,谓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此亦朱子之言乎。客曰,亦朱子之言也。答,然则既已形灭神散,更有谁人羞见祖宗耶。且祖宗亦已散灭,谁复见此不恤宗族之人耶。前后所言,本相矛盾(此段文义,本于空谷大师尚直编)。夫啖果者先除其核,食肉者务去其骨。子读小学,何乃偏取其骨而食之,取其核而啖之乎。且尧舜周孔,儒宗之山斗也。然在虞书,则曰,祖考来格。周公告三王曰,予仁若考,能事鬼神。孔子则弹琴而晤文王,梦寐而亲姬旦。明明皆以前人为不散灭也。谓先儒之言当信,则尧舜周孔愈当信。若谓尧舜周孔不足信,何有于先儒。况人死果若散灭,则先儒虽贤,今日亦在散灭之数,春秋二祭,可以不设。若现今尚行春秋二祭,则散灭之说,为后人者先不信奉矣,又何以服天下后世乎。孟子读武成,尚止取二三策。何况小学。
【译白】问:遍读古今以来的书籍,确信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必定是有的。但是最近看了南宋朱熹夫子著作的《小学》,上面说“死去的人形体既然都消散了,那么神识也会随着散灭”,因此又对因果轮回产生了怀疑。●答:《小学》上引用范仲淹的话说“独自享受富贵荣华而不照顾体恤亲戚族人,死后又有何颜面去见九泉之下的祖宗”,这句话算是朱子说的话吗?客人回答说,这算是朱子说的话。答:既然身体和神识已经散灭,又有谁羞于面见祖宗呢?而且祖宗也已经散灭,谁又会见这个不照顾宗族的人呢?前后的话语原本是自相矛盾的。吃果子的时候要吐掉果核,吃肉的时候要除去骨头。你读《小学》,为什么偏偏吃果核、吃骨头呢?况且尧、舜、周公、孔子,才是儒家的泰山北斗。《尚书·虞书》上说:“祖先已经降临了。”周武王得重病将要死去,周公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请求替代武王去死,说:“我多才多艺,能够侍奉祖先。”孔子在弹琴时见到文王,在睡梦中见到周公。明显都是认为前人是不散灭的。如果说先儒的话应该相信,那么尧、舜、周公、孔子的话更应该相信才是。如果说尧、舜、周公、孔子的话不值得相信,那么如果没有他们又哪里会有先儒呢?况且人死后如果灵魂果真散灭,那么先儒虽然贤明,现在也已经散灭了,每年春秋两次祭祀,就可以不需要设立。如果是现在仍然实行春秋祭祀,那么是后人不认可灵魂散灭的说法,自己首先就不相信先儒的说法了,又拿什么来使天下后世的人信服呢?孟子读《武成》,尚且只是取法其中的两三策,更何况是《小学》呢?
【原文】问,神明不灭,还复受生,既闻命矣。若谓以人化兽,以兽为人,吾不信也。●答,形随心变,一念仁慈,人天侪(chái)伍。一念凶恶,鬼畜胚胎。善恶既互为而不纯,则人兽亦迭化而不恒。若云人定为人,兽定为兽,则初分人兽时,不亦偏枯之甚乎。◎有人问一僧云,人之体何以直行,兽之身何以横走。僧曰,人之前世心直,故今世之身亦直。兽之前世心横,故今世之身亦横。夫心直心横,顷刻变异,其形则为人为兽,岂非颠倒无常者乎。又人唯有惭有愧,故人则有衣。兽唯无惭无愧,故兽独无衣。又人唯有福,故随冬夏而递更裘葛。兽因无福,故历寒暑而止此羽毛。又人于宿世,常发善语,慈和语,利益语,诚实语,尊信三宝语,故今世随心所发,口中能历历道之。兽于前世,常作恶语,妄语,讦(jié)人隐私语,斗构是非语,秽语,谤佛谤法语,不信因果语,故今世有口无言。纵饥渴垂毙,而不能索食。白刃刺心,而不容置辩(此亦格物之学)。
【译白】问:神识不灭,将来会在六道中循环投胎,已经相信您的教诲了。如果说从人变成动物,从动物变为人,这个说法我不相信。●答:身体是随着心的改变而改变的,一念仁慈之心,便是转生人道天道的因。一念凶恶之心,便是堕落饿鬼畜生的因。既然众生作善作恶的心行相互参杂,不能保持一成不变,那么人和畜生也是相互转换,不能够恒常不变的。如果说人一定永远为人,畜生永远为畜生,那么最初分别人和动物的时候,不是太偏颇了吗?◎有人问一位僧人:“人为什么能身体直立走路,动物为什么只能横着走路呢?”僧人回答说:“人是因为前世心地正直慈善,所以今生身体也正直。畜生前世心地骄横愚痴,所以今生身体也横。”心直心横,刹那间就会转变,身体就会随着心的转变而为人为畜生,这不就是颠倒无常吗?又因为惟独人有惭愧心,所以人有衣服遮体。畜生没有惭愧心,所以畜生没有衣服遮体。又因为惟独人有福报,所以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变换衣服。畜生没有福报,所以一年四季只有羽毛护身。又因为人在宿世中,常说善语、慈爱柔和语、利益他人语、诚实语、尊敬信奉三宝语,所以今生心里想说什么,口中就随自心所想而自在言说。畜生在前世时,常说恶语、妄语、揭人隐私语、争论是非语、污秽语、谤佛谤法语、不信因果语,所以今生虽然有口却不能说话。纵然饥渴的将要死去,也无法出言索要食物。刀子刺在身上,也无法出口辩驳(这也是格物的学问)。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anshiquanshu/10822.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