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 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语恶视恶行恶 一日有三恶 三年天必降之祸 胡不勉而行之

shoukangbaojian2023-09-27365

【解释】

所以勉励力行众善的吉人,因为他的语言善,视善,行为善,在一天之中,就有了三件善行,等到三年满了,他的善行也就圆满了,上天必定会赐福给他,增长他的寿命;而常做诸恶的凶人,因为他的语言恶、视恶,行为恶,在一天之中,就做了三件恶行,等到三年满了,他所造的恶也到了恶贯满盈的时候,上天必定会降祸于他,减除他的寿命啊!所以人为什么不肯勉励力行众善,以转祸为福呢?

【分析

这一节总结了全篇,是切切实实教人行善去恶的路啊!“故”字在这里是承上启下。“吉人”就是善人,因为他行善就能得福,所以是吉人。凶人就是恶人,因为他行恶即将就要得祸,所以是凶人。而诸恶与众善,都是不胜枚举,大约来说,是指语善、视善、行善这三种,正是我们切实下手用功的地方啊!语善,例如非礼不言,乐道别人的善行,劝人做好事等等。视善,例如非礼勿视,乐于见到善人,喜欢看善书,常常见到自己的恶行,而不去见别人的恶事。行善,例如非礼勿动,非法的事情绝不去做,勇猛地行善,时时行方便,种种做阴功,提倡引导于一方,乃至于推广到四方,感化世人共同来行善,恶则恰好与此相反。三年就是千日,也就是圆满之期,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善积而恶盈了啊!

人心至为灵活,而且变化不常;若是一个人在三年那么久的时间,而心却没有改变的话,则他所造的善或恶,也就到了纯熟的地步了!在这里指出了“天”字,就是因为上天为赏善罚恶赐福降祸的大主宰,也是整篇文章的精华关键所在啊!而这里所谓的天,也就是我们的心。孟子说:“保持了自己灵明的本心,顺养自己天赋的本性,这就是侍奉顺从上天的方法。”

这里提到的两个“必”字,并不是必之于苍苍冥冥无声无臭的天,乃是必之于我心所发的三年语视行的善恶啊!所谓无论什么都是自己求来的,就是这个道理。高明的人乐心向道,原本不是为了求福,若是为了求福才为善,那么心就已经是涉于私了啊!所以唯有应当尽其在已,顺受于天,而不可以有一丝毫的觊望希求将迎的心啊!然而祸福的果报是由自心的善恶所感招,而上天的法则,必然会酬偿因果的,所以祸福报应的道理,本来就是存在洋溢于天地之间,而且是丝毫不的。有人以为善去恶,为自己本分之内的事情,这种人固然是属于上上根器的人,然而世上的常人多,怎么可能都是上根利器的人呢?所以因为恐惧灾祸想要求福才肯去恶为善的人,这也是太上所希望度化的,正是唯恐世人不肯求福啊!而孟子所谓的“求之有道,得之命,是求有益于得也”的道理,非常正确,若是照着孟子所说的方法去求,自然就不会产生害处了啊!

所谓的降福,例如是亲身享有福禄,子孙都很善良,家道兴隆,寿命延长,万事和顺,甚至为圣为贤,成仙成佛,彻悟了自性,直接地证得了无生法忍,度人度物,立极万世,这些都是降福啊!

所谓的降祸,例如亲身遭受大祸,子孙都很险恶,凌替衰败而亡,或是寿命短促,家道沦丧,凡事多遇挫折,甚至死了之后,堕入了无间地狱,或轮回投生为异类,永劫遭受罪苦,恶业殃及到后代的子孙,万年都遭受到世人的唾骂啊!

呜呼!由此而论的话,祸福之道就太大了啊!实在不可思议啊!最后一句揭出了“勉行”,这只是就众善奉行上来说的,为全篇的总关键。“勉”字为迁善改过最重要的方法,而“行”就是身体力行的意思。所以勉行就是奋力去力行,舍死都不退的意思。《书经》上说:“非知之艰,惟行之艰。”俗话也讲:“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若是知而不行,就绝对没有受用;既然没有受用,不免就要向生死的大海中自作自受去了!所以世人若欲求生路,必须要下死功夫!朱子说:“阳气发时,金石亦透;精神到处,何事不成!”人若是能够如此,就一定会达到行满功圆成真,或是证得圣人果位的境界。

【再析】

要知道没有行善就不会有福,没有造恶就不会有祸,这是天道永恒不变的真理。然而善恶的报应,有的是报在本人的身上,有的则报在子孙的身上;有的现世是恶人,而他过去生中所修的福因缘成熟了,这一生应该受祸而却转而受福,有的现世是善人,因为他过去生中所造的罪业成熟了,这一生应该受福而却转而受祸,等到前世的祸福受过之后,则今生所造善恶的报应,方才会一一地现前受报,这也只是迟早先后的问题而已,并不是说善恶的报应有了误失啊!所以说:“阳宪速而可逃,阴宪迟而不漏;阳网疏而易漏,阴网密而难逃。”

现在的人,偶尔做了一件善事,就想要获得善报,稍稍有些不如意,就说:“天道难知。”怎么会知道,人只要不饥不寒,无灾无害,读书人有书可念,农人有田可耕,工人有工作可做,商人有生意可做,时时开口而笑,日日少皱眉头,难道这些不是平安的福报吗?不然的话,世人的愿求没有穷尽,世界也充满了缺陷,怎么可能人人都是富贵发达呢?世人唯有尊敬相信《感应篇》的道理,认真地随事奉行,自然就会福禄无量,子孙荣显昌盛。遵行了一年,万罪就能消灭;遵行了四年,百福就能到来;遵行了七年,子孙就能考取功名;遵行了十年,寿命就能够延长;遵行了十五年,万事就会如意;遵行了二十三十年,就能够名列仙籍;遵行了五十年,天神就会恭敬,而且能够位列上界。这些都是太上真实不欺的话,只怕世人不能够认真地去实践啊!

大抵立志心向大道的人,在开始发愿的时候,就一定要自度度人,而自度度人,要在于能够福慧双修,而修慧必定要在于明了修行的宗旨而见到了本性,修福必定要在于遵守做人的五伦,而在日常生活中历事练心,而且二者要互相地协调,才能够相辅相成,如此,则上帝必定以天诏等待他,诸佛一定以净土来摄受他,不只是超生上界而已,实际上则是顿然证得了无生法忍,达到了不生不灭的境界,然后可以入世度化众生,了却这一个大事的因缘,若只是区区地冀望得到长生、仅修性命而已,如果未能了脱生死,福报享尽了,还是要堕落下来的啊!即使是生到了天界最高的非非想天,寿命能够活到了八万四千大劫(一大劫相当于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究竟还是会堕下来,而沦落在六道当中,依旧不能够超出三界啊!而在六道轮回当中的众生,都是因为不能了悟自己妙明的真心,因为积聚了妄念而虚妄地感招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在这中间虚妄地随着七趣而沉溺(六道加上仙界叫做七趣),因为业力的招感引导,而各自地随着所造的业力受生于不同的道中。只要是彻底地觉悟了本具的觉性,那么就会明了些虚妄的因缘,本来就是一无所有,而他普遍利益众生善行的力量,又能够圆满地持之以恒,所以才能够了却这个大事因缘,必然要归诸于福慧双修,到达了圆满的境界啊!

故事一:

栖云真人王志,《盘山语录》说善恶,有人问道,如何才能够出得罪福的因果呢?师父回答说:"罪福的因果,属于阴阳之壳,若是你能够出得阴阳之壳的话,则就没有罪福的报应了!”那么什么是阴阳善恶之壳呢?只要是心上有一丝毫的私欲自私的念头,便是属于阴壳;有一丝毫喜欢行善的念头,便是属于阳壳。在阴则会有恶报,在阳则会有善报,若是能够炼到了心体虚空,无善无恶,没有丝毫的挂碍,自己做得了主,则祸福就缚他不得,因果也缠他不得,这样便是一个出离阴阳之壳的真人啊!

故事二:

宋朝的朱子晦庵,非常严谨地力行遵守规矩,而造成了后来学习的人感到很不方便,哪里知道当理学尚未透彻明白的时候,如果轻易放弃了规矩的话,就很难进入理学的堂奥了,若不是朱子坚持地力挽狂澜努力地撑持,则理学早就溃裂失传很久了!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潮正在禁止道学,将理学归属于伪学,并且指责理学为邪道。在那时群起而闹的人,有韩佗胄的优人,有林栗之的伐异,有王淮、陈贾的修怨。六经孔孟为当世的大禁,正心诚意,为在上位的人所讨厌听闻,因此正人君子,都屏气伏息不敢有所作为,而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则都改变原本所学,而冒充作旁门左道的老师,唯有朱熹却能够独自地担负道统的使命,不忧不惧,在进退之间,则一步都不敢苟且,遭受到谗谤,则百折不挠依然自如,努力地教导后学,则许多的贤人竞相而出。严于律己,则颜子的“四勿”一点都不敢违背,因此儒学与理学,当时能够如日中天地兴起,就是因为朱子力行的效果啊!

故事三:

宋朝的范俨是仁和地方的人,在壮年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担任郡县的地方官,后来升到了卿佐的官位,他每天都必定会想到,要如何才能够忠于君王?怎样才能够福泽百姓?自己的言行举止一点都不敢苟且,虽然是在暗室屋漏中,没人见到而独处的时候,也都保持着战战兢兢自我惕励的景象。等到儿子长大之后,他便辞官归隐,布衣蔬食,不再涉入世缘,静心入道,每天都念诵《法华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并且依教奉行,有空的时候,则禅定观想,一切世俗的杂事,丝毫都不沾染,本身修行的道业,也都是顺乎自然。到了大观年间,已经九十多岁,忽然就开悟了,于是便嘱咐身旁的侍者说道:“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是一场戏剧一样,当锣鼓响起的时候,剧中的生旦丑末各种角色,各自表现各人的演技,可是等到了蜡烛烧尽灯火熄灭的时候,又有什么乐趣呢?就像我来到这世间,一晃眼就已经九十年了,实在就像做梦一样地幻化,有如朝露和闪电一样的迅速啊!幸而我悟得了这个佛性,这个佛性没有边际,也没有方圆大小,也不是赤白青黄,也没有长短上下,没有瞋、没有喜、没有是、没有非、没有善、没有恶,所谓一物都没有,但却万象都包罗啊!这就是最真最上无往无来奥妙的真理啊!而它的关键,只在人能不能够至诚精进、心心相续、念念不间断罢了三世诸佛都是从这里而出现的,这种道理,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真实而不虚妄的道理,你们每个人都应该要勉而行之啊!”说完之后,他就静坐合掌而化了。一时之间,异香充满室内,祥云遍满空中,种种光明照耀着世界,这些瑞相好几天都不散去,附近的百姓听到之后,都前来瞻仰他往生的瑞相。

上面所列举“勉励而行之”的各条公案,乃是分别地力行儒释道三教的道理,由下学而至于上达,同是归于穷理尽性,而达到了本性的最高境界!把这些公案录在这里,以为三教行者学习的最好范例,有志学习的人,应当要认真地效法啊!

【结语

张拱辰先生说:“一切作为,没有不是由小而大的。”所以凡是有血气有灵性的众生,都是可以直接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最高境界。然而这种无上菩提的高境界,也只是从谨慎自己细微的心念和慎独的功夫上面下手,把它扩展开来直到圆满而已。袁了凡先生不是说过:“从前的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的种种,譬如今日生”吗?所以怎么可以自己甘于自暴自弃,而把一切祸福诿之于天命,而因循苟且地虚度了这一生呢?

天下至为广大,万世也至为久远,虽然是用万手万目来拯救帮助这个世界,而仍然是不够的啊!所以最为急切的事情,唯有教育人了,而且难道一定要成为圣贤之后才能够教人吗?人果然是闻善则喜,见善则乐,随时随地地讲好话、谈善事、说善报、布善书,则其中的教化就已经很多了啊!至于在教化的过程中所产生转移灵巧的变化,其中的奥妙,也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够知道的啊!而教化一般平常的人,又比不上教化豪杰之人,若是得到了一位豪杰之人加以教化的话,他就能够产生旋乾转坤的效果,并且能够承先启后,也能够产生辗转教化的功用,则这种教化就会变得非常的普及广大!

从前的古圣先贤和经典书籍的传世,也都是这一个大事因缘啊!而本篇就是太上度化世人玄妙的真理,诸佛救护众生秘密的真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奥妙到了极点,必将永远传世,照耀天地之间。凡是读诵本篇,遵行本篇,刊载本篇,流传本篇的人,也都是有一大事因缘存在的啊!因此而能够觉悟这个世间,诱导教化人民,培养社会元气,创造人类福祉,与人共同为善,天地清净安宁,而且心之所量,能够包含太虚,并且亿劫常圆,实在是不可思议啊! 

太上感应篇白话故事卷四终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taishangganyingpianbaihuagushi/11752.html 转载需授权!

感应篇白话故事太上感应篇因果故事传统文化

上一篇:其有曾行恶事 后自改悔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久久必获吉庆 所谓转祸为福也

下一篇:附录:广劝流通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