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常礼举要讲记(聚餐)

shoukangbaojian2022-06-181062

(卯)聚餐

(根据前贤老师讲稿整理,非本人智慧,

仅供参考,如有不妥,祈望批评指教)

这章是聚餐礼节,在一般社交场合聚餐的机会非常多,大家庭吃饭叫聚餐,客人来我们家也叫聚餐,我们去别人家那也是聚餐,况且无论是普通的宴会或者喜事,都免不了有宴会,外交上当然就更不用说了,凡是在社会上与人接触来往,这个应酬是免不了,现在大家互相请客吃饭的情况也非常非常的多,有这些应酬就该懂这方面的礼节。

有一句话叫做:“天下莫如吃饭难,世间唯有修行好。”所以吃饭的礼节要懂。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第一条说明座位问题。在前面我们已经把座位还划出来,中餐有中餐的席位,西餐有西餐的席位。上座照例要让给长者来坐,有些人不懂得,自己坐在上位还不知道,那就太欠缺礼了。

所谓长者,要看当时情况,譬如说这一席所坐的人如果是家庭,他以辈份来计;如果不是,一般是以年龄来看;如果在机关,则是以职位高下来区分。譬如说市长的年龄只有四十几岁,而市政府的职员有五十几岁的,那你不能按照年龄来算,你跟他同席吃饭,他是长者,这是看当时的场合。

一般都是普通朋友,大家都不认得,不是家族,不是公务机关,是普通的一般亲友,按照年龄也有高下的,谁比谁大,这个也要推让一下。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把座位安排好了,长者坐上位,其余按年龄身份,除一个上座以外,还有次要座位不同,按照身份坐定。

入座后无论坐在哪里,个人在个人的座位,不要横过来。肱是上肢,坐定后两只手不能横放着,你把两手一横,旁边的人就无法坐了,吃饭时不能妨碍人家,所以不能横肱。再来是不能伸足,古时候的饭桌像是日本式,摆在塌塌米上的低矮桌子,我们坐在席位上,假如你把脚一撑开,撑到对方那里去,别人就坐不了了;现在的餐桌虽然比较高,但脚也不能伸出去。

这一条提醒我们,吃饭时要注意身体姿势,也是提醒我们,随时顾及到身边人的感受。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做为宴请宾客的主人,在客人都入座之后,要为客人斟酒或是上茶,然后把菜上齐了,主人照例要先拜客,再举酒敬客。古时候的礼节是要拜客的,现在不必拜了,因为礼要从俗。主人先不要拿筷子吃菜,先敬酒,敬酒是用两只手。这第一杯酒,主人先喝,表示自己喝了叫人看,这是主人先举杯敬客。

虽说拜客可以免,但是做主人的,一定要先举杯敬客。敬完之后,凡是做客的要致谢辞,主客当然不一定要致谢辞,但其他陪客可要致谢辞,这是应有的礼貌。

【举例:现在是不行了,摆了桌以后,主人还没敬酒,旁边的人拿出酒来先敬主人,更胡闹,讲不通。这是人家的酒拿来请客,你怎么敬他呢?

这个主人预备敬酒后,客人得致谢辞。他来敬你,你先谢谢。主人要是站起来,客也得站起来。主人站起来敬酒,你还昂然上座,这个吾现在看多了。主人站着,客在那坐着,别的人给你满酒也不管,这些都是不懂礼貌。礼尚往来,你记着这个原则便行了,别的人来恭敬你,我们就恭敬人家。】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这一点是另外一条需要注意的事,这时看席位是在什么场合,如果是在外面餐厅宴请,或是主人请你到他家,从外面包席、叫外卖送到家里,致谢时不必特殊表示。如果是主人亲自做菜,这就是很隆重的宴请,这个时候作客人的首先要向主人致谢,然后再开使享用。

【举例:在《礼记》〈曲礼〉中,就有讲:「主人亲馈,则拜而后食。」「亲馈」就是主人亲自做的菜肴,客人要先拜了再吃。「主人不亲馈,则不拜而食。」这是〈曲礼〉面讲的。因为主人亲自做菜,一方面是辛苦,再另一方面是特别敬重这个客人。在家里面做子女的,对于父母长者,都必须亲自弄饮食,自己才放心,你要叫家里佣人做,有时候还不放心!亲自做表示你对这件事情最敬重,最慎重。我们对待客人亲自做,那客人表示你特别看得起他,所以作客人的,必须要特别来感谢。】

【举例:如果是人家告诉你说,这是我太太坐的,那要就要特别感谢,说“太隆重了,真不敢当”。要赞叹一下,这样人家可能到厨房跟太太讲说,“客人谢谢你啦”。如果吃了饭什么表示都没有,人家家里也懂这个“礼谢后食”的礼节,会问“我请了客,他说怎么样”,你若是什么都没有说,人家就知道你不懂礼,你就失礼了。】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请客的惯例,古时候都是有一个主要客人叫正客,除了主客之外,譬如说某人要出远门了,我们给他饯行,或是他从远地回来,要给他接风洗尘,这个人就是正客。

要是只请一个人不大合适,所以就要同时请几个陪客,但陪客也不能随随便便的请,那可不简单,要是请的陪客和正客相处不好,交情不够,话也谈不出来,那请这些陪客来的场面也不太好。

怎样选择陪客:因此所请的陪客必然是跟正客私交很好,在一起谈得投机,这样的人可以做他的陪客。最好同时请几位,这样一起宴会,主客就非常融洽。

这时候主人当然要敬酒,主人先举杯敬客,敬毕了之后,一般人不知道,陪客等主人敬完了酒,先别急着动,你要是好心好意要多礼回敬,那失礼了。要看看谁是主客,谁是陪客,主人当然不讲,在主人的立场,他讲这些人都是客人,不过只要看看当时所坐的座位,就可以辨别出来了。坐在第一个重要位子的,他就是主客,正客。

当主人敬完酒之后,要让主客先回敬,这是应该,在正客回敬主人时,陪客再随着敬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抢先敬。不过做正客的,也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不要主人敬酒了之后,我就不回啦,那就失礼了。所以说参加一个宴会可不简单啊!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形必须了解,譬如说,我们这一席跟年高德劭的正客敬酒,其他席或许也有主人派来的代表,在酒过三巡之后,那些客人都要到主要席上敬主客,到这时候你是这席上陪正客的陪客,他们来敬主客时,主客当然是站起来,拿起杯来接受;这个时候陪客不能站起来,要是你站起来,他是要敬主客呢?还是敬陪客?这个是不合理,所以你要坐在那里不要动。

一般人可能不了解,人家来敬酒,我们还坐在这里,好像不对。其实我们要清楚,他不是来敬陪客的,而是敬主客。如果是主客吩咐,因为你在席上做陪客,他认为你的地位很重要,敬正客后,也一一敬了陪客,也有这种情形,那么这时候做正客的他交待了,大家就一起来,不要一个个来,这是在主客吩咐之后,大家才可以起来,如果不吩咐,你仍要坐着不能动,这是事先要了解的。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一上菜先別吃,先敬酒。主人照例在每一道菜上来时,都要先举杯向客人敬酒,敬了之后请主客举着夹菜,这时候当主客的人,不能只有自己举筷子而已,要请大家一起来,一起举着。

当然喝汤举匙同时,也要大家一起来,这是平等的,主客必须要懂这个礼貌,不能自己以正客自居,要大家同举,这个各位将来都有机会,现在虽然都还年轻,以后一眨眼年高德邵,成了长者时,要注重这个礼。

【举例:1.从前官场中都穿了一身礼服,一起在桌子前头行大礼,行对首拜,这是真行礼,绝对不是假的。现在中华民国行鞠躬礼,你偏要磕头,那就不对了,因为礼从俗嘛。行完礼以后,主人就说:「请诸位宽衣」,或是摘帽子,或是脱衣,这时就可以随便一点。2.也有人说:「坐而正冠,起而更衣」,意思是,坐下就在那规规矩矩的,起来必须是为了更衣才起来。「更衣」两字,大家听明白,并不是换衣服、但也可以换衣服,上厕所小解方便也叫更衣。】

【别人的例子:八十年代,我受家乡县长的委托在北京燕京酒厂请了一位杨总工程师给县啤酒厂搞啤酒质量提升;副县长安排当地的啤酒厂厂长请我们吃饭。

饭前,那个厂长拿着菜谱自己点菜,点完了倒酒自己喝,把我们这些客人全然不放在眼里。

我没说话,几乎没吃菜,礼节性地喝了几口酒就到柜台去买单。

我给他结账了,你以为我们是上你们这儿来吃饭的吗?那个陆副县长当时在场很尴尬,说刘老师你怎么给买单了?我说,算我自讨没趣。

所以那个啤酒厂的厂长我不会再跟他交往了,不懂得基本的礼节礼貌。有些人和长辈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自己拿起筷子就吃;这是不符合《常礼举要》的规矩的。用餐前举筷子举勺的时候要大家一起来。,还要照顾到给长者是否吃好了?

我做公司的时候有一个工程师,他现在上法国了。我有时候忙顾不上接待客人,就跟他说,徐工啊,你来陪客人吃饭,注意照顾好客人。结果他自己喝的眼睛红红的先醉了,人家客人还没怎么样他自己先撂倒了。有一天我就骂他:你几辈子没有吃过饭啊,穷死了啊?要饿死了?真不要脸。都好几回了。每次他都是瞪着红血丝的眼睛,醉熏熏的样子。这就是不懂待客了,是给自己来了个“一醉方休”。待客一定照顾客人吃先吃好,看客人爱吃哪道菜?有些菜如果做少了自己可以先不吃;客人吃完了剩下不都是你的嘛!吃不了可以兜着走。着什么急啊?既没规矩也没风度,看来真得学学这《常礼举要》,免得丢丑。】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在席间用筷子夹菜的时候,无论菜有多少盘,都夹向自己一方的盘子,离自己比较远的,不要绕过去夹,要是从左边、右边、后面,从那一边都会侵犯到人家,假如人人都是这样横过来,互相侵扰或者是筷子打架,那怎么行呢?同时不要站起来,这桌子很大,菜离我很远,我坐着够不上,于是就站起来伸手过去,这是不许可的。【举例:离自己远的菜,大不了不吃,也不要轻易失礼。虽然现代人觉得有些迂腐,但却能表现出一个人守礼的决心和威仪。】

总之,不可站起来向别的角器取菜。

不过现在很多餐桌,当中有一个圆盘可以转动,往往可以避免这种情形。但有一些人,虽说桌子能转,但不懂礼的时候,也会发生一些失礼的状况,例如说在上菜时的规矩是,新上的菜要先放在正客那里,先请正客举着夹菜,桌子那么大,菜还没到转到你这一边时,如果我们等不及你站起来夹菜,这也是很失礼的。

具体做法:假如餐桌可以旋转,主人他会先将菜转到正客前。吾给大家说,当正客的若懂局,他就赶快拿起筷子来将菜舀到碗里去,并且再将菜往别处转。有时候转到正客跟前,正客昂然不动,或可他吃了,也不理人,一直在那谈话,其他人还吃不吃?这就是正客不懂礼了。

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本质:礼让。

筷子或汤匙不要向碗或盘中央取菜、取汤,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礼让,顶心中间的菜是要礼让人家的,你先吃靠近你这一边的。

赴约是一种礼,不能说要吃个够本,没有吃到好像很吃亏,其实少吃就少吃一点,〈曲礼〉讲:「共食不饱」。拿现在来讲,参加宴会不要多吃,因为很容易就吃过量,一吃过量回到家,肠胃消受不了,所以在宴会上,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明明可以有两碗的饭量,就只吃一碗,保留一点才不会过量。(一般宴会上菜也比较多,也容易过量。宴会吃过饱,也容易饭饱神虚,不利餐后谈事情。)

饮食过度在年轻时也许感觉不出来,年龄稍大一点,胃没有弹性了,多吃一点点,胃就发生障碍。一旦胃不好,各种毛病就跟着来,所以老年人不必勉强,不必劝他多吃。古时我们对客人要努力加饭,现在不要了,不能免强人家多吃。礼貌上当然还是要礼让,适可而止。

在宴会上不能贪求,如果说好吃的我们尽量取,然后向中间、两边去取,甚至在取的过程还要侵犯人家,这都是不合适的。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公食之器,就是宴会上摆在桌子中心,大家共享的公筷、公匙,一道菜旁边摆一套,大家一起用这一套食器,把菜夹到自己的碗里,再使用私人的餐具进食。

每一餐所煮的菜,最好这一餐就把它吃完,如果吃不完要预先分出来。再者要提倡用公筷、公匙,否则东西很容易坏掉,因为筷子与口中的唾液接触,再去翻搅盘里的菜,有时我们口膜的细菌,沾到饭菜里,天气一热它就繁殖得很快,菜往往就很容易变味,在自己家里都要这样注意,何况是和公众在一起吃饭。

一堆人吃饭如果不用公筷、公匙,例如里面还有一些生客,我们不知道对方身体健康状况如何,没有传染病?一不小心就容易交叉感染。

还有,公食之器无论是筷子、匙子,也不能在碗盘里面翻来覆去的搅,这是讲究卫生,更不能用自己私人的筷子去搅。(举例:在朋友家吃饭,其家人用自己吃的筷子给我拌凉米线,拌几下还要在嘴里尝一尝。)

再加上个人有个人的口味,所以不能在盘子里翻来覆去,大家都在找好吃的,你找好吃的,他也找好吃的,大家不守礼,这样很不卫生。家庭有小孩子的,从小就要训练,如果没教,让他专去菜里找好的,乱翻,养成坏习惯,长大纠正不过来就麻烦了。

注意:如果没有公筷,自己筷子上的东西要吃干净再去盘子里夹菜,否则的话,也容易让人吃不下饭。

具体做法:请客时,主人跟前又放一双筷子、一根杓子,预备这个干什么?预备给客搯菜。拿这一分特别的筷子,站起来夹菜给客人,主人站起来不要紧,并不是站起来夹给自己吃菜,而是站起来敬别人,这样是可以的。

十、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舀汤的公用汤匙子,舀了汤之后,要把它的余沥汤水完全倒净了以后,才可以再到公器里面舀。

有些餐厅汤菜上来以后,公食里面都有大汤匙子,不需要用各人的匙子舀,服务人员会先给你分好,一人一碗,如果不是事先分好,除了私用的匙子以外,另外要预备一个公用匙子,舀过来放在自己碗里,然后再吃。

到人家里做客,也应该这样。有的人家讲究卫生,准备了公匙,我们就必须使用公匙来舀汤,用好了以后仍再放回汤碗里去。

如果主人没有预先准备,要把自己匙里的汤和菜吃干净,再去取菜取汤,否则的话,人家会恶心的。

不管是哪一种情形,还没有倒完的余沥和菜要倒干净,当然要倒在自己碗里,倾干净了以后再舀,从公食器当中舀出来的汤,不要直接放到嘴里,要放到碗里再吃。在〈曲礼〉也有这样一条要注意的,喝汤不能把自己汤匙子放在公器里面舀来舀去的,要注意这些事项。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你已经夹菜,放在自己碗里吃不了,或夹错不是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想把它再放回去,这个不行的,谁叫我们不看准了再夹!

这个不可以的。所以〈曲礼〉里面讲「勿返鱼肉」,自己夹的鱼、肉,不能再送回去。除了你自己夹的不能送回去外,还有一种情形,主人以公筷敬菜,已经夹到你碗里了,你不能说这个我不要,又夹回去,那样不卫生,也不礼貌。更不能人家小姐给你夹菜,你就要,老头子夹菜,你就不要。

具体做法:1.最好都是把碗里的东西吃干净,才不糟蹋东西;2.记得一个“少”字,最好少取,当然就吃得了;3.实在吃不下,就剩在碗里,也好过把它返回到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倍是加倍,你无论是用筷子或是杓子,无论是菜、是汤,有些人对于一般的菜可以礼让,对于自己喜欢的菜,人家夹一份,我要夹两份,这是不行的。

譬如到餐馆里面,有时候上来的菜份量有限,如果一席坐十个人,这道菜有十二份,一人一份就剩两份,我们不能因为喜欢吃,把剩下的两份占为己有,因为别人可能也喜欢吃啊!此时剩下两份,就让它剩下来。如果数量没有限制,在各位客人都吃过了以后,下一道新菜上来了,那么你对这菜特别爱好,可以多吃点没关系,什么都可以通融的。

礼虽然说不能倍于他人,但是在大家都吃过的情况下,这盘菜还有剩,快要被端下去了,此时大家都不吃,我也不敢吃,那剩的这些菜也是浪费,不是那样拘泥的。只是在开始的时候,必须要注重那个礼节。

【举例:夹很多菜吃到嘴里去,两个腮鼓出来,这个是大毛病。为什么?这个菜是大家吃的,你一个人想捞本,比别人多两倍夹在嘴里,唯恐占不到别人的便宜,一夹一大团,两个腮子鼓鼓地,那很难看了。

嘴里必得只有两三分,容易咬嚼,有人与你说话时,虽然还有菜吃在嘴里,也还可以说话。

其实菜在嘴里是不能说话的,有的人同桌吃饭他不懂得,你吃了菜他还跟你说话,你嘴里菜少,若能嚼还可以说话,能够敷衍过去。若你把两腮吃的都鼓起来,话不能说,那就很难看了。他还故意开玩笑地问你一些话,你若说不出来,他就问:「先生,你没听到我的问话吗?」你还能吐出菜来,说:「我跟你说吧」吗?】

记住,夹菜不倍于他人。咱就算饿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宴会敷衍一场就是了,真饿就回家吃去吧!

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吃菜喝汤,嘴闭着,用牙齿或嘴唇嚼。嘴巴张着,就「啧、啧」的在舌头响个不停,往下咽时,也不能咕咚一下,咕咚一下的。

在〈曲礼〉有句话「勿乍(zha 四声)食」,乍食〈曲礼〉的解,汉儒所解的舌与口做声,菜放在嘴里,是试验味道,要尝尝辨辨这味道,这味道是好是不好,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呢?你这样一辨味道好像嫌主人菜做得不好,好,你尝一点,不好,你不吃了,不可以这样,你不可以拿到用口用舌这样乍一乍,乍了主人一看你这个举动,心里一想我这菜做得不好,让客人试验试验,主人心里就不大好受了,所以不要乍食。食勿响舌,就是勿乍舌。

咽勿呜喉,就是自己的风度,吃菜喝了汤,按照自己的份量,细嚼缓咽,嚼得很细很烂,然后缓缓的吞下去,如果不细嚼又不缓咽,糊乱一下喝汤,喝汤一喝一杯,一嘴咕噜,喉咙响了,那让主人或者是其他客人听到都不是滋味,看起来也不太文雅,不太斯文。【举例:现在喝那个鲜榨果汁,剩一些果肉在上面,不能拼命的用嘴吸,发出吃吃吃的声音,这都要注意的。年轻人喝带冰的饮料,也不能最后在冰块之间吸那个水,都会发出声音,听上去很放肆。可以慢慢喝就好。】

吃的时候,不要让喉咙有声音,喉咙有声音既不雅观也不卫生,怎么不卫生呢?譬如吃荤菜的人,有时候鱼肉里面有骨有刺,当嘴里的份量少时,肉里细的碎骨,在嘴里嚼的时候,很容易被察觉,你不会把它吞下去;假如口里放入的食物很多,没有细细的嚼烂,就囫囵吞下去,可能就把喉咙刺破了,有这种情形。

还有无论是荤席、素席,有种汤刚烧上来时浮着一层油,看上去冷冷凉凉的,没冒热气,这是因为油把热气蒙住的缘故,这时候汤匙一舀,往嘴里一大口吞下去,这个就麻烦了。那个滚热的汤,就会让你的舌头受不了,喉咙薄薄的膜也很容易烫烂了,所以在宴会上往往很容易喉咙出了毛病,这个都是要注意的。

平常如果没注意吃饭的习惯,吃东西时就像古人所形容的「狼吞虎咽」,像豺狼吃东西囫囵吞下去,像老虎吃东西,连小动物的皮毛骨头一起吞下去,那种吃相多难看啊!既难看又危险,在人家那里做客吃餐饭的时候,把身体吃坏了,多划不来!

所以吃的时候养成习惯,咽勿呜喉,缓缓的,要试验试验,最好舀汤,不要舀滚烫的,要有这个经验,要稍微让热气散开,到嘴里面先喝一点,不要一匙子都喝下去,喝一半或喝四分之一,浅含在嘴里,看舌头受不受得了,在平时就要如此,无论在家或在外做客,当这样的习惯养成之后,到别处去做客时,才不会如此,一切都是平素养成的。

饮食可以说是烹调方面最讲究的,大家一起吃饭,实在在卫生方面比较不注意,吃饭礼仪方面,在〈曲礼〉讲得很多,可说是人人都晓得吃,但是人人都不会吃,所以聚餐这一项写得特别多,看起来似乎是小事情,实在中间存着大道,假若这些威仪都能做到,实在可以考验我们这个道是否有进步,吃饭可以考验出来,可以体会出来。

这些考验要教小孩,他可以一样一样做到,但是不一定立刻可以体会出大道来,学佛的人如果能够再去体会它,就会体会出很深的道理出来。

我们老师讲饮食,把学食先讲求味美,把中国吃饭的道理在那食序里面写进去,可见吃饭方面很不简单。尤其中国的出家人,很注意吃饭的规矩,到寺里看过堂里那一种严格,好像这一餐饭把人拘束得不得了,实际上一顿饭吃下来以后真是卫生,虽然拘束一点,可是真卫生。这在其他场合里面很少看到。

我们学过佛的,再来看这些地方,体会应该比一般人多,要再细细玩味,有很多味道在里面。我们就算有些体会,很多事情我们还是有所欠缺,即便照这个完全做到了,那个味道也不见得体会出来,还是要多体会些。(举例:佛塔寺过堂方式。)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

唾沫入公器中

聚餐就是饮食吃饭,普通人认为吃饭还不容易!可是不讲就不知道,我们把《常礼举要》看一看,就知道当中有很多事情必须要注意。拿我们的习惯与这个一对照,才知道过去也曾发生过很多毛病。

论语上有「食不言,寝不语」,这人人都念过,但很多人都不听。

这一条就是说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也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公食就是众人在一起吃饭,大家同席有很多菜,无论宴会是否为正式的,只要几人同席就是公食,公食照说不应讲话,孔子曾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的最好不要讲话。

讲话有什么不好呢?因为这个嘴已经用在吃饭了,同时再讲话。有些人年轻不知道,尤其是年纪老的人,一边吃饭一边在讲话,很容易把舌头或是腮咬破了,常有的事情。

除此之外,最不好的是吃饭时高谈阔论,嘴里的口水飞出来,飞到菜盘里,这都是不合乎卫生的。【举例:1.大家注意观察,吃饭谈话时,假如有一道日光照进来,嘴里喷出的水分看得很清楚,那么,一讲话,菜里面就加上调料了。2.有些人讲话容易唾液飞出来的,就更应该注意了。】所以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以不说话为原则。

这只是讲原则,不能说一成不变。在宴会当中,大家如果都不发一语,那也显得太过沉闷,宴会中总是要说几句话,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就要谨慎小心,避免唾沫到菜碗里去。

现在一般馆子里,有些人一边吃饭一边喝酒,喝得醉熏熏的,又是猜拳,又是喧哗,我们冷眼旁观,晓得菜里面不知加了多少味道。所以必须要讲话的时候,不要高声,以对方听得到为原则,口最好是不要对着菜碗,这一条要遵守的。

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人难免有咳嗽的时候,要用手或是手帕把口遮起来,这是可以的。

这里讲转身向后,是最妥善的办法。

咳嗽时喷口水的力度,比讲话更厉害,有些人连咳嗽、打喷嚏,不但是把口沫喷出来,连口里的饭菜、菜屑子、饭渣子,统统喷出来,那全席的饭菜还能吃吗?

还有,现在人人都知道有传染病的,谁有生病谁没生病,大家不晓得,必得回避这个,这是别叫人讨厌,这个大家记住。

【举例:从前老人,以咳嗽表明老的状态,以此倚老卖老。你看唱戏一出来的老生「嗯哼」,上来先得这一套,这是干什么呢?这表示是老生。有的咳嗽不是假咳,是吭吭吭真咳,这个吐沫满嘴都是,有些懂局的用巾堵着嘴,但这个有时也堵不严。

西餐馆子有一块白巾,中国人吃饭,大家没见过,都有饭单。这饭单很大,有四方的,也有三角的,上面有绣花很讲究。当差的都是自己带着筷子、刀子等等,每个当差的伺候着各自的主人,古时候的行酒,那是很要面子的,毛巾等等统统是自己带着。桌子上,主人都摆着纸,现在也兴这个,摆上纸的目的就是预备你自己某些的毛病。所以出去聚餐时,带几张卫生纸预备着,倘或吃饭时,嘴巴往下滴着什么东西,弄得桌子不干净,拿个卫生纸自己擦擦。】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背景:中国菜里头,现在的馆子没见过,从前都有,荤菜里头必须有带骨的菜,大约一寸,肉在骨头上。吃的功夫,用快子夹着骨头,用嘴把肉脱出来,将骨头放在桌子上,你不能往地上一摔,主人还要替你善后呢!从前做菜没有骨头菜是不行的,因对客不恭敬。而肉靠骨附近最香,这里头还有些讲究。

叱就是叱责,大声来吓唬狗。「勿杖狗,勿叱狗」,讲的是我们到主人家里去作客,主人家有狗,当吃饭的时候,狗有时候会跑到桌子底下,或是座位旁边,好像要我们拿东西给他吃似的。

这时,作为客人的不要叱责牠,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打狗还要看主人。你叱责主人的狗,等于对主人没有礼貌。

在《礼记》〈曲礼〉里面有另外一个角度的讲法,「尊客之前不叱狗」。这是就主人方面来讲的,尊客是有客人来的时候,作为主人的,不要叱责狗。因为这样会让人联想,我来了你家,你是否正好借题发挥,用叱责狗的方式来表示对我的不欢迎!恐怕引起客人心里的怀疑。

根据这个原则,客人来了不但不叱狗,就是家里小孩子闹的话,也先不要责备,因为你骂小孩的时候,客人心里会发生怀疑,这都是要注意的。

【举例:你看狗来了,客人就算不说,主人也不能让狗走来走去,喝斥它:「咳!狗滚出去。」这若是在普通时候说,狗滚出去是可以的,在聚餐时主人要是说:「滚出去」是叫狗滚出去?还是骂客呀?这个大家可要回避,以免发生误会。再说席上客人有穿好的,也有穿的不好,这个穿的不好的人一听滚出去,他心裏就发生误会。你可不能解释说:「我不是说你呀。」你越解释越糟糕,这可就要注意了。】

「不投骨于狗」,是说在吃饭的时候,有些人把肉吃掉了,骨头不能吞,就给狗啃一啃吧!这个不可以的,为什么呢?明明看见有狗来,你的骨头也要放在桌子上,怕有另一只狗与它打架。

一则照郑康成的注解,主人供给我们吃的东西,我们作客人的,一律都要把它看得很珍贵,很敬重。如果把骨头丢给狗吃,就等于看不起主人的供给,有轻贱的意思,这是古时候的讲法。

再有一点意思,我们老师讲过,假如有两条狗,你丢一块骨头下去,就可能引起纠纷,两条狗争着打架,呼噜呼噜叫的时候,这一顿饭就不能再吃了。你想想看,场面多么难堪呢!对主人也是不好。

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农田是人民的命脉,所以农民的地位很高。我们要珍惜粮食。

作客人吃饭的时候要先量力,饭量有多少就盛多少,要把它吃完,如果留下来,那就浪费掉了。不是给人请客如此,就是在自己家也应如此。

在寺庙里出家人吃过饭后,还要在碗里面倒入开水或茶,用筷子涮一涮,然后把水喝下去,在我们一般人看饭粒吃完了,应该是好了,但出家人爱惜五榖,吃东西时一点点都不浪费,这是培养自己珍惜物质。

不管怎样富有,物质总是有限。我们自己够了,还有很多人不够,要培养爱惜物质的心理!不敢处处浪费,其他穿衣吃都要节俭。

居家就是「勤俭」两个字,辛勤劳作就是开源。节俭就节流,居家能把握开源节流,这个家庭将来不会受到困难,这是居家有道,自己、小孩都养成这个好习惯,到外面作客也是!

虽然有时我们看别人不是如此,只有我们吃完后用水涮过再吃下去,不甚利便,但最低限度碗里不要有剩,要把它吃完。吃多少就取多少,这是养个人的美德。

十八、不对人剔牙齿

本质:观乎仪表,替人着想。

不对人剔牙齿,在〈曲礼〉里边,讲毋刺齿,刺齿就是剔牙。

为什么毋刺齿呢?据郑康成的注解,我们一个人的嘴除了说话,吃饭必须要动之外,平常最好不要动。虽然是讲话、吃饭,嘴巴的动作也有礼貌的。

有受过教育的人,吃东西的时候嘴巴是闭着的。无论是饭是菜,放在嘴里细嚼缓咽,一方面比较不显得粗野,再来也合乎卫生。

不但是吃饭时口要注意,同样的说话的时,无论是笑、是讲,嘴巴也要有一定的仪表。平常口不要随便开,讲口的容止,止就是止住,就是口不要常常动,假如一群人同桌吃饭,我们拿着牙签叨在牙缝中刺来刺去,口张着很大,人家看起很不雅观,而且给人心理上不舒服。因为齿缝里面有很多菜渣子,一点一点往下剔,让人家看了饭都吃不下去,这一层心理作用是要注意的。

所以观乎仪表,不要让别人心里不舒服,这是就是礼貌,就是处处替人着想。

具体做法:吃完了饭要剔牙是免不了的,但是不对人,你凡是不恭敬的事情不对著人。你譬如见了人,对著人打呵欠,对著人「嗯~嗯~」伸懒腰这个样子,对方看见这个就觉得你不礼貌。现在不这样了,什么礼貌也没有了。

从前,一碰见有人对著我们打呵欠什么的,就是今天运气不好才碰见这个,一定不吉祥,赶紧把霉气弄走了。还有一个风俗,这个茶壶嘴子不可对著人。这个事多了,这是中国迷信,现在不信这个,信洋迷信了。有了洋迷信就把中国迷信盖了去。

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这条单指对主人而言,客人或许吃得慢,主人若先吃饱就把筷子放下来什么的,这不行!你当主人,主人先不吃啦,这那有不开窍的客人?主人都不吃了,你还在那儿吃,这什么话呢?当主人总得慢慢的吃,並且把桌上东西尽量吃完,这个好看。

作主人的一定要等菜都上完,客人全部吃饱,看到大家筷子都放下来了,这个时候你才起来。如果还有客人没有吃完,你不能先起来。

如果吃到一半主人先起来,那么懂得礼的客人,他不管吃饱没吃饱,也必然要跟着起来,主人起来就等于是辞客的意思,所以主人不能先起来。【举例:本人吃饭较慢,因为饭量大,经常都是主人吃了离开了,就我一个人在那吃。没办法,大家都不懂礼。他不懂我没吃完不能起来,我不懂他起来我也得起来。所以,都犯错。】

作主人必须如此,而作客人也是这样,在被邀请的客人当中,有主客与陪客之分,在席上作主客的人也要观照所有陪客是不是都吃好了,还有一个客人还没吃完,主客就不能起来,你起来就失了礼。

在旧式的婚礼中请客宴会,也有个主客,通常都是年高德邵的长辈,或者是家族中辈份年长的长辈,此时主客所坐的席位,位于正当中最里面一席,其余的客人都看得到这一席,此时坐主要席位的主客,就要看全部的客人是不是都用完了,如果还有一个还没用完,主客就不能起来。因为主客一起来,其余的客人也都得站起来,这是礼。

不过现在有些地方不知道这个道理了,大家认为请来的客人应该都是平等,各走各的,不过我们既然知道这个道理,不管人家懂不懂,我们依定要遵守,这样才不会失礼。尽管最大多数人不了解,但万一其中有人了解的话,他看到你失礼,心里对你的看法就打了折扣。

一般作学问,无论是写字或是说话,引经据典都不能错误,不要认为现在错的人很多没有关系,一百个人当中哪怕有九十九个人不懂,其中有一个人知道的话,这就不行了。所以一切的礼,一切的学问,不论人家知不知道,就应该尽其在我,我们自己知道了,就一定要照着去作。

二十、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宴会完毕,大家都吃好了,主人要谦虚地表示慢待,没有把客人招待好。而作为一个客人呢?要向主人道谢。

中国的礼和外国不同,在外国作主人的,在客人吃好了以后,问客人吃得怎么样?如何?表示自己的菜作得多么好,自己感觉到值得骄傲。

这样的国情跟我们不相同,他有他的道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不是如此,虽然是很好的宴会,很好的菜,我们还是谦虚的讲粗茶淡饭、薄酒!而在外国,你跟客人讲粗茶淡饭,客人就不高兴了,观念上相反,很多是不能相通的。

李炳南老师国情举例:你再看看昨天中央日报副刊上谈到那个西洋文化,就以阿根廷与英国这个事情来说,阿根廷佔领了福克兰岛,英国人人少就投了降,后来英国本国发了兵,阿根廷就投降,这两面都投了降。但是中国可不是这个风气,就以张睢阳为例,大家知不知道这个人?外头几十万兵,自己败得剩十几个人就是不投降,贼兵破城,割他的舌头,杀他的头,也是不投降,这是中国的文化,跟他们的文化怎么样呢?你看歷史,它们不够人格,我们还要全盘西化吗?

中国再不行,在地球上也已五千年了,虽然亡国但没有亡族。如今却必得要把民族灭亡了,这个也难怪呀!国家算什么,连父母都不要了,还有什么国家呢?谈不上尽忠报国了。你看中国的张巡、岳武穆等等,洋人看他们都是傻小子,跟他们不一样。就是要我们听他们的话,全盘西化了,这就行了!共产党来了,我们全部投降共产党,日本来了,全部投降日本,谁有力量,我们就投谁,邪说横行,现在就闹成这个样子。

二十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宴毕」,饭吃完了,主人照例的摆手绢、献茶,这个现在还得有,总而言之,必得讲卫生,这个手续省不下,手巾是免不了的。

做客的功夫,吾给诸位说,你(主人)拿著手巾来,我们可以擦擦,在这个时候,擦了別再坐在那儿等著主人献茶,擦了脸就可以起来了。所谓「客去主人安」,主人忙著的时间已很久了,主人还得吃饭呢,我们早退也好嘛!

整个宴会结束了,主人要进巾进茶,不是一吃完就散席了。

吃完以后出来餐厅,还要到另外一处,譬如出来到客厅,再上毛巾、茶水,这是必须要的礼貌,然后整个宴会才算是有始有终,才不失礼。

这些规范我们把它推广开来看,从入席、让座到宴毕这些过程,我们要随时留意,这当中很不简单,有些看起来很容易,可是自己参加宴会的时候往往就忘记了,所以平时要训练有素,随时照这个作。学而时习之,这就是时时练习,照上头学习、练习。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changlijuyao/6682.html 转载需授权!

上一篇:常礼举要讲记(处世)

下一篇:常礼举要讲记(出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