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乃是释迦牟尼佛为度众生,在这一代时教中,曾经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后由阿难尊者等诸大弟子结集经典,共三藏十二部,广则有八万四千法门,狭则不外三大纲领,称之为戒、定、慧三无漏学。由于戒、定、慧能断烦恼,能了生死,故称‘无漏’(‘漏’喻‘烦恼’),这是佛法的本体,若离此三学,则非真正佛法。
‘戒’即戒律,也就是生活的规范,其目标就是要‘防非止恶’。譬如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修学佛法则须持佛戒律,这是学佛的根本。在经、律、论三藏经典中,‘戒’学就是属于‘律藏’,也就是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之意。所以‘戒’消极的意义是‘断恶’,而积极的意义是‘修善’。换言之,‘戒’学是对治众生‘造恶’的药,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意思,亦即凡是妨害众生的事,不分大小,皆不可去做;反之,凡是利益众生的事,事无大小,皆当为之也。
‘定’即禅定。禅定的要义,在于‘息虑静缘’,内不打妄想,外不乱攀缘,也就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的意思,这是对治众生‘散乱’的毛病,亦是修道的枢纽。在佛经典当中,‘经’藏即是属于定学,故曰‘经诠一心’,‘一心’即是定。若能入定,自可引发本性的功德;譬如一盆水,扰乱则混浊不清,寂静则清净平等、光明映照。众生的心亦然,唯有‘定’才能伏烦恼,进一步开启人生的智慧。
‘慧’,即智慧。‘智’是通达有为之事相,‘慧’是通达无为之空理;又‘智’明外境,‘慧’明自心。所谓能勘破世间诸有为法,内而自己四大(地、水、火、风)色身,外而一切万有,皆是缘起幻相,没有实法实我,谓之‘智’;了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妙理,证同人人本具的不生不灭之常住真心佛性,谓之‘慧’,这是学佛的最终目的。吾人须知惟有开发智慧,才能消宿业,并且‘去惑证理’,所谓破诸烦恼,证真实理(即‘断惑证真’也)。三藏经典中,‘论’藏即属于慧学,是对治众生‘愚痴’的良药,并使众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故曰‘论辨邪正’,即表示真理愈辩愈明也。然智有‘实智’与‘权智’之别,若能通达诸法实相,为如来之‘实智’,用之权巧摄众是‘权智’。如来成佛之本体,在于实智,一代教化之妙用,则存于权智。
总之,整个佛教教法,若论其大意,则可以四句话来说明,亦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其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乃是‘戒’学中消极和积极的意义;至于‘自净其意’,则是要使意业清净无染,而‘定’学正是清净意业的功夫,‘慧’学则是清净意业的效果。吾人处在这‘贪’‘嗔’‘痴’炽盛的时代,众生‘造恶’、‘散乱’、‘愚痴’的毛病,越来越严重,佛教我们以‘戒’对治众生‘贪’与‘造恶’的习气,并以‘定’对治众生‘嗔’与‘散乱’的缺点,最后以‘慧’对治众生‘愚痴’的行为。
然而吾人须知三学有其次第,必先持戒而后有定,若能入定自然开慧。若要三学一次同时完成,则读诵佛经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因诵经时,心不胡思乱想,当然‘诸恶不作’;由于经典是佛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语言文字,因此读经就是‘众善奉行’,也就是‘戒’;念经时要专心,经文一句一字念得清楚,听得明白,并且随文入观,即是‘定’;在念经时,从头到尾没有念错,了了分明,这就是‘慧’,所以诵经不仅是‘戒、定、慧’三学齐修,尚可帮助我们能在日常生活当中,能熟记经文,并且依教奉行,这是学佛人必须重视的修行功夫啊!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qingliangxiaopin/3773.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