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好胜是众生与生俱来的习气。在此举一个故事,来说明即使身为人师亦难免嫉妒学生的成就。汉朝时,有一大儒,名叫马融,研究儒学颇有成就,名满天下,许多士子皆拜其为师,其中有一位学生郑玄亦拜在门下修学。马融在讲学时,喜好在讲堂上,有美女载歌载舞,因此有许多学生,在上课时往往不能专心听课,惟独郑玄上课目不转晴,一心一意听老师讲解,所以不到三年,便把老师所教的学问通通学会,并且有凌驾老师之势。郑玄在学成之后,便向老师告假返乡,由于马融知道郑玄将来的成就,一定在他之上,便藉送行的机会,在十里亭摆下宴席,并要求一同送行的三百位弟子,每人向郑玄敬一杯酒,准备趁郑玄酒醉之后,在其归途埋伏杀手,将其杀害。幸好郑玄的酒量大,虽然喝了三百杯,并未喝醉,且知老师的心机,于是趁机从小路溜走了,最后并成为汉朝当代的大儒,这就是一般传说‘三百林不醉’的典故。事实上,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应当了解:‘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才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当老师的看学生,要有这样的胸襟;当学生的看老师,也要有这样的气魄。这也是俗话所说的:‘有状元学生,无状元老师’的道理。
此外,亦在此介绍唐朝印宗法师和六祖惠能大师师生之间惺惺相惜,互为师生的佳话。六祖惠能大师自从得到五祖衣钵之后,为避免恶人寻逐,乃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年,等到因缘成熟,便到广州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当时正好有二僧讨论究竟是风动或旛动的问题,六祖以一句‘仁者心动’解决大众的争议,大家皆感骇然,印宗法师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定非常人,后来才得知惠能大师乃是五祖黄梅大师的传人,于是印宗法师便为惠能剃发,更进一步奉事六祖为师,并将道场让与惠能讲经,此种退让的精神实令人赞叹随喜!
总之,师生之间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彼此互相学习,并且如禅家所言:‘见不及师,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不止师生之间的关系这样,父母与子女、长官与部属的关系亦应如此,期使得学生、子女、部属的潜能与优点能充分发挥,并且改进缺点,进一步能超越老师、父母及长官,如此方能一代比一代进步,使我们的国家社会充满光明的远景。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qingliangxiaopin/3775.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