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轻慢先灵

shoukangbaojian2023-09-27360

轻慢先灵。

【解释】

轻视怠慢祖先之灵。

【分析】

祖宗、父母死了以后,他们的阴灵常在,就叫做先灵。凡是殡殓无礼,居丧违制,安葬不迅速,斋祭不诚恳,拜扫不勤劳,祠堂不整洁,香火断断续续,这些都是轻慢先灵。水有源头,木有根本,为人岂可忘记先人之灵呢?若是于此而有失,那么就不足以称为人了啊!

故事一:

梁朝的昭明太子萧同,天性仁慈孝顺,他的生母丁贵嫔过世,他伤心得连水浆都不入口,每每哭到伤心处就昏倒了。梁武帝就告诫他说:“人的身体虽然死了,但本性是不会消失的,我还活着,你怎么可以这样地伤害自己的身体呢?”于是太子才勉强地吃了一点点的食物,从武帝告诫之日起,直到丁贵嫔出殡下葬的那天,太子每天只喝麦粥一升而已,太子的身体向来都很强壮,腰带有十围之宽,至今腰围却减少了一半以上,所以他每次入朝的时候,官员和百姓见到他这副消瘦的样子,莫不为他伤心落泪。

【再析】

《功过格》说:“父母亲过世以后,若三年内不下葬,只要延迟一个月,就为十个过;埋葬不尽心力,或是因此而导致父母的遗体遭受到侵坏,为一百个过;发觉之后,又不立即改正的,只要拖延一天,就为十个过。”又说:“祭祀先灵,不遵守时间,就是不敬,为一个过;若是因为游乐而贻误了祭祀的时间,则为五个过。

故事二:

邓左名每次扫墓的时候,必定会流连在墓地,直到第二天才回来。他说:“一年之中,到墓地的日子没有几天,所以我不忍心随便地看看就离开了啊!”

【再析】

这真是至性之言啊!今天世俗之人,每年仅有在清明节的时候才去扫墓,其余的时间,都置亲于荒郊野外而不闻不问,祭拜的时候,就率领了兄弟亲友一大票人,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所以清明节变成了不是去扫松,而是去赏梅;不是去省墓,只是去踏青而已。唉!供养不及于父母,妻子饱食又有何益?父母在生的时候,供养若是有亏,死了之后,花再多的钱埋葬,又有什么用呢?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taishangganyingpianbaihuagushi/11724.html 转载需授权!

感应篇白话故事太上感应篇因果故事传统文化

上一篇:失礼于舅姑

下一篇:违逆上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