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慈教类

shoukangbaojian2022-01-25576

柳公綽,字子寬,唐京兆人。当世名家,最有家法。每天清早,各家孩子穿衣束带在中门问候长辈。公绰出到小斋,决定家事,接待宾客,与弟弟公权以及家族弟兄再会面,吃饭,都不离开小斋。掌灯时,命家中子弟手执经史,认真朗读一遍,再讲学讨论居官治家之法。然后或讨论文字,或听琴。人定时,才归寝,各家孩子再次在中门向长辈问安才可以去睡觉。如此二十余年如一日。收成不好时,每天只吃一顿。要求诸子平时都吃素,说:“昔日我兄弟侍奉父亲,在丹州作刺史,以学业未成,不敢吃肉,我不敢忘。”曾在外藩居住,儿子来看父亲,郡邑都不知道。夫人韩氏,也最严整,常常以熊胆作丸药,让诸子在学舍含之,以此鼓励勤苦。公绰过世后,儿子仲郢一直遵循家法。侍奉叔叔公权如同侍奉父亲。没有大病,见公权一定要束带。外出在路上遇到叔叔,一定下马持笏而立,待叔叔过去,才敢上马。公权晚归,仲郢一定束带整衣等候他回来。三度为大镇镇守,没有良马,衣服不熏香。而且居家必然读书,私下见面也不失礼节。仲郢的孩子玼,复述家训告诫子弟说:“门第越高,越要畏惧而不可自恃门高。做人做事稍有疏失,获得的罪过远重于他人,甚至没脸见先人于地下,这实在可怕啊。门第高,人容易骄傲,家族兴盛容易被人顾忌。有美好的德行也未必被人相信,而稍有瑕疵,万夫所指。这就是不可自恃的原因啊。所以膏粱子弟,学习要更加勤奋,行为要更加勉力,才仅仅能和他人一样。”

吕希哲,字原明。正献公吕公著的长子。正献公在家,勤俭刚重,沉默寡言,不以事物经心。妻子申国夫人,性格严峻有法度,教育孩子事事循规蹈矩。祁寒暑雨,侍立终日,不让坐绝不敢坐。白天一定带好冠带来见长辈,即便天热,在父母面前也不摘掉头巾鞋袜。不得进茶坊酒肆。市井里巷之语,郑卫之音,不得入耳;不正之书,非礼之色,不得入目。焦千先生,是当时有名的方正之士,正献公请来教导诸子。学生小有过错,焦先生端坐整日不和他们说话,学生都恐惧畏服,焦先生才稍降辞色。当时希哲才十余岁,内有正献公和夫人严格教导,外有焦先生认真笃实的教化,所以德器成就,大异众人。

颜光衷曾说:“大凡家世茂盛的,一定以仁厚谦谨作为家教,所以能保世长存,不为造物所忌。有父兄做表率规范,而子弟逐渐趋近世俗,渐渐轻脱,这就是逐渐衰退之道。然而也因为少年不早早开始教导,使成性子。所以长大教,不如小时候。教育贫家子弟,稍稍宽放一点还可以,教育富贵人家,必须要严格准绳。为何?因为富家子娇生惯养,颐指气使,种种恶习积在胸中,若没有严父良师共同琢磨,少有不败的。有一种人,明确之道子弟要学好,一时上心,便万般迫切,严挞毒楚,恨不能顷刻成器。一旦放下,就任其悠悠浪荡,全然不在心上。如此怎么能有所成?不知道教育子弟如同养育一般,不可宽懈,有不可以性急,必须循规蹈矩,循序渐进,使孩子每日约束,全然不觉辛苦,自然能成好人。又有一种人,只想着教孩子作文,不教孩子作人,学的东西停止在章句吟诵上,还时常以声色钱利,权利威严来激励孩子读书的志气,而自以为自己善于教导。这样的孩子就算遂了志向做了官,也一定桀骜而贪婪,就想着补偿自己当初的苦读,身穿豪华的衣物,内心却忘却了礼义,谈什么德高望重呢?就算不能顺遂,也成为下流不肖子弟。君子爱孩子,就教他孝悌忠信并且每日坚持不懈,而只有让孩子从小学习洒扫应对进退揖让的理解,以潜移默化去心头戾气,使孩子自己鞭策自己用心向善上进。只有这样,才高学深的孩子,才可以成为辅佐君主庇护万民的人;即便是才学钝劣的,也可以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这样才会逐渐繁荣昌盛啊!”

程母侯夫人,大中公恦的妻子,明道、伊川的母亲。侍奉婆婆公公尽孝,治家有法,性格谦顺自律,就算是小事,也一定先禀告大中公才执行。不喜欢鞭扑侍婢,遇到有晚辈呵责奴婢,一定制止,:“贵贱虽然不同,但都一样是人啊。”宽恕仆妾的过错,唯恐伤害他们;但自己的孩子有错误,小则批评,大则向大中公说明,一定要求他们改正才可以。曾说:“孩子不肖,都是母亲庇荫他们的过错,而父亲不能知道,所以没有改正的理由啊。”夫人生了六个男孩,只有两个活了下来,绝不是不珍惜关怀啊!纔小的时候,走着走着摔倒了,家人赶忙过去扶抱,害怕孩子哭闹。母亲却呵斥说:“你若是慢慢走,怎么会摔倒?” 吃饭时常把孩子放在身边,有时孩子要求加盐,母亲立刻叱止说:“这么小就如此多要求,长大要怎么办?”纔曾与人争闹,侯夫人虽然有理也不助长孩子的习惯,说:“害怕他不能吃亏受委曲啊。”所以二程夫子小时候,便对衣服饮食一无所求,从无恶言骂人。等到长大了,遂成大儒。

颜氏家训说:“上智不教而自能成才,下愚即便教了也难有作为;中庸的人们,不教育不知道啊。应该在孩子幼稚的时候,教他们识人脸色,知道别人的喜怒哀乐,多加教诲,做该做的事情,及时制止不当的行为,到了长大一些,可以省去鞭笞体罚的苦。父母威严而慈爱,则子女畏惧而有孝心啊!我见世间有很多父母疼爱孩子而不训教子女的情况,吃喝坐卧,随心所欲,无故呼号,不知禁止,而父母只会怪罪保姆;孩子欺凌同辈,家长不知戒止这种行为,反而去埋怨别人。有时孩子说些没道理的话,则说小事没必要责骂。该惩戒的反而奖赏,应该责备的反而调笑。等到孩子有了知识,就习以为常,骄傲成为习惯,才来制止,鞭笞捶挞到死也没有威严,愤怒一天比一天多而徒增怨怼,等到孩子长大,终于败德辱家,也真是可惜啊!”

劉忠肅公摯兒時,父亲居正督导学习极为严厉,动辄用绳来教育规矩孩子。有人说:“您就一个孩子,怎么不能稍微宽容些呢?”居正回答:“就是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不忍心放纵啊。”

家训又说:“大凡人们不能教育自己子女的情况,也不是想害自己的孩子陷入罪恶,知识觉得生气喝叱伤孩子心,不忍心鞭挞孩子的肌肤啊。这时要以疾病为比喻,怎么可以不用汤药针艾来救他们呢?再想那些辛勤督导的家长,真的是喜欢苛虐自己的骨肉吗?实在是不得已啊!”

司马温公曾对人说:“我小时候弄核桃,女兄也年纪尚小,想去核桃皮,总是不成功。女兄离开后,一个婢女替我去了核桃皮,女兄回来问时,我说,是我自己做的。父亲刚好看到,喝叱我说,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谎!我从那以后再不敢说谎。”

长辈曾说:“凡是小儿嬉戏,杀蝶蝇虫蚁之类,应该立刻禁止。不但是伤生害命,也会助长孩子的杀心,长大了不知道宽恕和仁慈。”同一慎微之论。

陳了翁,日與家人會食,男女各為一席。吃完饭,必找一个话头,让家人回答。一日问:“并坐不把腿打横,为什么?”女儿才七岁,回答说:“怕妨碍到同坐的人。”

李亦人说:“凡人日用行常,以及古人只言片语,都有至理蕴藏其间,习惯了而不察觉,于是就等闲视之了。若是父兄长辈能处处指点,晚辈子弟时时挂在心头,道理哪有不能熟识,见解哪有不能开明的呢?”

王沂公教育子弟,认真找寻学馆内博学良善的人士。有人说:“启蒙教育,何必呢?”回答:“先入者为主啊。”

王阳明先生训导启蒙大意:“古来教育者,教人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的风俗兴起,于是先王的教诲就没有了。现在教童子,应该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首要。其次栽培涵养时,诱导孩子唱诵诗歌,以发志意;督导学习礼数,以严肃其威仪;训诂读书,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为歌诗习礼不切时务,怎么知道古人立教的深意呢?大抵童子的性情,喜欢嬉戏游玩而畏惧拘束检苛。如同草木刚刚萌芽,要舒畅,才能顺达;摧折之,则衰落枯萎。现在教童子,一定要让他们趋向舒畅鼓舞。中心喜悦,则进步不停不能停止啊!所以诱导孩子唱诵诗歌,非但是发出孩子的志意,也可以将跳号呼啸的劲头寄于诗歌,宣发其幽抑凝滞在音节上。督导学习礼仪,非但整肃威仪,也可以借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坚固孩子的筋骨躯骸。训诂读书,非但开化知觉,也可以由沉潜反复而教导孩子专心一致,抑扬背诵来宣发志向。但凡此种种,都是顺导志意,调理性情,潜消鄙吝,默化粗顽,每天使孩子渐近于礼仪而不苦其困难,进入中庸和平的境界而不知其故啊。若象近世的启蒙教育者,每日只知督导句读,责备检束,而不知道督导以礼仪,求孩子聪明而不懂以良善培养。鞭挞绳缚,如同对待牢囚;孩子视学校如牢狱而不肯入,视老师如寇仇而不想见,躲避偷藏而找机会嬉戏玩耍,耍诈诡谲而放肆其顽皮粗鄙,偷薄庸劣,日渐下流,是抱持着希望孩子向善的目的而把孩子向恶的方向驱赶啊。要如何做呢?但凡唱诵诗歌,需要整理仪容安定气息,清朗声音,调匀节奏,不能急躁着急,不能放荡而喧哗,不能气馁而声音低落,久而久之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凡习礼仪,需要澄心肃虑,注重仪节,考虑容止,不可以恍惚怠惰,不可以沮丧而惊恐,不可以随意而粗野,从容而不迂缓,谨慎而不拘束,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凡教书,不在涉猎广泛,而贵在精熟。考量学生的天资,能学两百字,只可以教一百字,使其精神力量有余,则没有厌烦辛苦的感觉,而有学有所获的开心。诵读之时,务必要专心一志,口诵心随,字字句句反复演绎,抑扬音节,宽舒心意,久则义理融洽,聪明日开了。”

陈几亭,字龙正,有子名叫略,十二岁时,请父亲给扇子题书。几亭先生题云:「問:『如何是孝弟?』曰:『父母言語,逐句遵依;兄弟姊妹,從不爭鬥,此名孝弟。孝弟之人,自然合家喜歡。』問:『如何是惜福?』曰:『人人愛惜,不輕怒罵;物物愛惜,不忍破壞,此名惜福。惜福之人,自然壽命延長。』問:『如何是勤學?』曰:「讀書時不帶白相,白相時常帶讀書,此名勤學。勤學之人,自然科名易就。」

白相:俗謂嬉遊曰白相

浅显的说教,对于童子最合适。这里对学习的几点,尤其切中学者的毛病:“精神散,无微不散;精神聚,则万巨可成。散并不特指游乐嬉戏,如一日之内,既读经,又想翻史,又想看世说小品,又想作时艺,头头涉猎,便色色生疏,这也是精神散。后生习经,且熟玩某经;习举业,则专心举业,不比以学问不广博,才学不高而羞愧。但去轻浮,去杂项,则成就必在高才博学的人之前。异日读一本书,必得一书之用;做一件事,必奏一事的功。博才泛泛,也会后悔,何况才短而学人泛泛,是少壮空努力啊。与无所用心者一般。读书不可以有早完早了的心思,若有此心,就在背后白纸上写,去了无益。应该是加紧下功夫,不可以悠忽。又不可以匆忙,小作课程,大下工力。如果能读两篇,就只读一篇;却在一篇中狠下功夫,仔细体会,徘徊顾恋,如同不想离开一般。如此,即便没有记性的人也能记得,完全没见识的人也能明白。聚谈最害功夫。大凡年少喜谈的人,都是浮浪无根,全无努力的意思。或者夸耀自己的记诵,或者随意的臆测,似乎颖悟国人,锋芒毕露,其实胸中一点都不领会,百难一成的人啊。现在你们读书,除了吃饭闲暇,散步少顷,其他时间都应该各安其席,以静观为贵,以默想为好。遇到有疑义疑字,准备一个小册子,按时间排列,逐时登记,饭后查对,一一参考。弄明白的,随即勾去,余下的待遇到多闻广记的老师,乘便请教。如此则可以时时扩充进益,比聚在一起闲谈的人差若云泥了!早成的人,大多是一顿奋发;晚成的人,多是分析用功。人从十六七岁初发智慧时,笔锋正锐,墨气新鲜,勤观察,勤练笔,常常如在考场一般,大约半纪可以登堂。每每看到读书人常年四处悠游,临场几个月才自我鞭策,迨不能及,铩羽而归;然后又悠哉游哉,依然如故。这样的人多次参加考试,每次只用功半年,总要两三年才可以,就是因为用功没有贯通始终,所以不熟不进,比起那些一气用功的人,别若天渊啊。" 这段话出自钱龙门,深切晚成的问题。我恨晚听到这话二十年啊!你们幸好早早的知,千万别明知故犯了。何况少年心不涉俗物,专心用功最易。岁数大而不涉俗的人能有几个?至于那些日涉俗而日超然的,就更少了。事半功倍,正趁年轻啊。目前拖延,说什么暂且无害,怎知日复一日,忽而几年,想来恐惧。想想自己,怎么能不珍惜眼前呢?

朱文公教子说:“事师如事父,凡事先问后再行动。朋友年长一倍,按长辈对待,年长十年,按兄长对待。比自己年轻,而事业比自己好的,更要尊敬。住的家里也要恭敬,不能撒娇放肆傲慢。言语要得当,不能嬉笑喧哗。凡事谦恭,不能尚气凌人,自取其辱。不能贪杯,胡思乱想荒废学业。言语差错,表错自己意思,忤逆别人,应该努力戒除。不可以说人过去的不好不对,以及说人家里长短是非;有来搬弄是非的,不许搭话。看到人有好话善行,要敬仰并且记录下来。看到人家的好文字,要借来熟读,或者记录下来,并且多询问,让自己的思想与人家看齐啊。”这可以让初学者佩服。

谢贺与宾客谈人长短,母亲在屏风后听到,心里很生气。客人离开后,鞭责一百。有人劝说:“说人长短也是人之常情,何必责罚的这么重呢?”母亲说:“孔子疼爱兄长的女儿,一定要找三复白圭【注】的名士才嫁。现在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却随意说话论人长短,这哪里是保身之道?”因此涕泣不吃饭。谢贺恐惧,痛改前非,最后成为一代名儒。

【注】论语记载:“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讲的是诗经大雅抑之篇说:“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这是提醒自己要谨于言啊。此邦有道,可以凭这句话让自己前进不废;邦无道,可以凭这句话免祸。所以孔子把兄长的女儿嫁给了他。

鬼谷子说:“口可以饮,不可以言。”所以要管好嘴不要随便说话。程明道说:“德进,则言自简。”这是自然而然寡言的方法。朱晦翁说:“觉言语多,便检点。”这是说而不至于失言的好办法。过去人说人生丧身亡家,言语占了八分。贺若弼父亲敦被宇文护所害,临刑前,呼弼到身边说:“我是因为这舌头才死的,你不可以不好好思考就说话。”然后用锥刺弼舌头出血,诫其慎口。人都爱自己的孩子,常常有过于爱护孩子身体发肤的,但少有此母的先见之明啊!

沈文端在家中将律例中较轻的条款尽数去掉,与家塾子弟在休息时讲解,使他们之道世俗所谓没有伤残的,都是法律没有加诸他们,众学子懔然而不敢放肆了。也是帮助修正身形的一个帮助。

韩山子说:“人生于世间,士农工商,男女贵贱,每天只有两条路:一是礼,一是刑。出于礼,则入于刑,更无别处可以容身,怎么可以不慎重啊!”

胡文定公安国,家里子弟有时外出宴席集会,他就深夜不睡,待其回家,查验是否喝醉,并问和什么人聚会,讨论什么,有益无益。习以为常。

规家日益说:“世人有担心家中子弟血气未定,而酒色赌博之类,容易失德破家的事情,尽力阻止,严管孩子的出入,杜绝外出交游,以致于完全无所闻见,朴野蠢鄙,不近人情,却不知道这并不是良策;到时候禁放一松,情窦顿开,如火燎原,不可扑灭。况且拘束太久,无所用心,私下密为不肖的事情,与外游何异?不如出入定好时间,尽量让外出的人都是端正的君子,等以后遇到不肖的人,耳闻目见,自能识破,就不会被小人动摇了。”

又公家很贫穷。然而“贫”这一个字,在亲朋好友间,非但嘴里不说,手也不写。曾劝解子弟说:“对人说贫,你想求什么?你们都要记着。”

安贫的人,不觉得自己贫穷,真正贫穷的,也不肯自己说自己贫穷。只有不贫穷而求富贪得无厌者,才只看到自己的贫穷而且常对人说,这种人人品卑鄙已甚;还有一种人,想说自己的贫穷,来夸张形容他人的富贵,这种人的心术就更不必问了!

疏廣為太子傅,带着皇上赐予的金钱还乡,每天卖钱换酒,与族人故旧娱乐。有人劝他为子孙立业,疏广说:“我不是老糊涂了,不念子孙啊。我还有旧田庐,让他们在那里勤劳劳作,足够饮食。若我增加盈余,只会让他们怠惰。贤德的人多财,则磨损他们的意志;愚笨的人多财,只会增加他犯的错误。而且富家人,是众人埋怨的焦点,我既没有可以教给子孙的,也不想因为他们犯错误而招人怨恨。并且这些金子,是给老臣的,我拿来与族党共享天年,不是很好吗?”

过去的贤人曾说:“行为能安置天下之民,叫做事业;行为能安置一家之人,谓之产业。行为可以损天下之民,专利一家,谓之冤业。以事业作产业,人们都怨恨;以产业作冤业,天会降灾。”古人对于人怨尚且避之不为,今人却对天祸趋之若鹜!过去贤人又说非分之财,是留冤债给子孙,这种行为,还能以为是唉子孙吗?

宜興萬古齋公吉,子士亨、士和,同舉進士。貽書戒之曰:「願若輩為好人,不願若輩為好官。」

呜呼!做好人与做好官,竟然不并行到了这个地步啊!古时候人们论贤授职,那时所谓好官,就是好人啊。自从世间开始制举取士,士人们每日所追求的,不再是道德仁义,而是中庸论语孟子。学习中庸论语孟子,是圣贤教化人做好人的方法,而士人被朝廷拔举,以此为做好官的资本。但现在人们,读书中一章一句,绝不会说此处义理如何实践,而只考虑此处如何做得好文章。说到如何做个好官,就个个津津然有喜色;至于说到如何做个好人,就觉得寡淡无味,甚至还有迂怪而诋毁的人。这样的人们,有什么希望在登仕之后能做好官,做好人呢?当然,如果能做好官而且做好人,比寻常好人应该好不止十倍,若不做好人而只求做好官,进而认为做了好官必然不做好人,天下事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还让人怎么说好呢?

泰和罗文庄公,兄弟叔侄相继做官。每每对子弟说:“势力名位不是一家的东西,要看得破。”之后归家修养,二儿子拜官,想让父亲写几个字送自己,希望自己在南方出仕,以便经常回家省问。公说:“几个字没什么的,一定要认得这‘义命’二字啊!我平生如何教训你们的,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于是竟不给书。

韩亿做亳州知府,次子做西京判,回家探望父母。韩亿公很开心,招来同僚下属办酒宴,亲戚子弟都在坐。忽然问起西京的疑狱考察奏报的事情,详细情况如何?次子想了很久都想不起,于是韩亿公索杖大骂说:“你管辖二十一府,事无巨细,都要究竟细心。这样的大事尚且记不得,闲杂细务就更加不必说了!”一定要打这个不肖的逆子,众宾客尽力劝解才作罢。

为朝廷教育出好臣子,为百姓教育出好官府,这样对家而言,才是“慈教”。衡量起来,功德莫大于此的啊!所谓为善积德,子孙享福,这不是最深切的“慈”吗?立身行事,都可以作为楷模,这不是最深刻的“教”吗?爱孩子的人尤其应当注意啊。

隽不疑,为京兆尹。在职务上审问囚犯回来,母亲常问有没有平反,放活几人。如果多有平反,母亲就很开心;若没有,母亲常生气不吃饭。所以隽不疑做官吏,严格却不残暴。

陶侃的母亲湛氏。早年家里贫贱时,母亲纺织供陶侃就学。后来侃做了县吏,监管捕鱼器具,以当地的咸鱼送母亲,母亲不接受。责备他说:“你做官,却拿官物给我,想取悦我,但却增加了我的忧虑啊!”以后陶侃做官,一直以廉洁著称。

钱财并非从天而降,不能自地而出。那些官宦多财,不是取于官位,就是取于民。崔玄晖做官,母亲卢氏告诫说:“我曾听姨兄辛玄驭说:‘孩子们做官,有的贫穷不能自存,这是好消息;若听说财物充足,裘轻马肥,这是坏消息。’我也这样认为。我见过亲戚中有很多做官的人,以财物俸给双亲,而双亲并不问钱财从何而来。若都是俸禄余财,那很好;如不然,与盗贼有什么区别?就算能躲过查处,难道就不内愧于心吗?”这又是一个陶母啊!

杨士奇,四朝元老。他的儿子杨稷,仗势行恶。杨士奇溺爱他,完全不知道。有人以实情相告,则以为这都是诬陷而怀疑告发者,有阿谀儿子好的人,就以为是实情而喜欢。于是儿子一天比一天大胆,以至于皇上都知道了,于是送去法司处理。皇上出旨给杨士奇说:“你儿子已然违家训,犯国法,我不能徇私,但可以让你自己处理。”士奇感恩哭泣,最后论法将儿子处死了。

姚若侯说:“杨公,是聪明缜密的人啊。而杨稷能让他溺爱而不知,这孩子的才干必有大过一般人的地方。但凡权贵子弟,不幸没才干,留恋花街,或者四处呼朋买醉,灾祸最大止于败家。最不幸的是有才干的孩子,他智谋足以结交官府,家财又足够延揽宾客,聚敛可以增加田产,又能收养虎狼之徒为爪牙,攫取小民的财富,肆意鱼肉百姓,而父兄又依仗他做家事,同辈羡慕称他们为能人,一旦祸事来到,那就是杀自身而危及全家的罪过啊!若能将这才干善用,则是国之贤能,家之麟凤啊。”许氏家则有云:“生子资质聪慧,可忧可喜。要更加的防范检查,教习谦厚,禁绝浮夸怪诞狂傲者和他一起相处,这样或许可以成大器。”陈几亭说:“一直繁盛的家庭,子弟多质朴浑厚。突然生出一个灵巧讨喜的孩子,衰象萌生了啊!”至理名言啊!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deyugujian/660.html 转载需授权!

德育古鉴

上一篇:和睦类

下一篇:宽下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