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三十六、谈六信(二)

shoukangbaojian2022-02-26321

  除了上述六种‘信’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清楚外,亦要了解‘真信’乃是要具足‘六信’,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兹分别说明如下:

  1、信自:依明朝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所说:‘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由此可知,这个‘自’字,不是那个有我相的自我,不是肉团心,也不是缘影心,而是指离一切相的自性,也就是吾人本有的妙明真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目前虽因妄想执著,真心未能显现,迷惑颠倒,只要我们‘一念回心’,依佛教诲,背尘合觉,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决定得生。因人们往生并不须跑向远方,只是生在本人心中,净业行人于此应生决定信心,不可疑惑。所以‘信自’,就是信自佛也。

  2、信他:信他即信他佛。我们应当:‘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因此,所谓‘信他’乃是首先要相信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绝对不会说妄语,如金刚经所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其次,我们要相信阿弥陀佛世尊决无虚愿,因阿弥陀佛是大愿王,所发四十八大愿,其大愿的核心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而依阿弥陀经所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可见阿弥陀佛是已成之佛,其因地所发一切大愿,决定已全部圆满成就,故决无虚愿。第三,要相信六方诸佛,亦即十方一切诸佛。如经云:‘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因此,我们实应至心信受诸真实教诲,决定发愿求生净土,不当疑惑,是名‘信他’也。在‘六信’当中,‘信自’和‘信他’是一对,两者都能信,才是正信。进一步而言,自他不二,才符圆融无碍之旨。

  3、信因:‘信因’和‘信果’也是一对。如弥陀要解云:‘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如法华经所言:‘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可见‘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只要我们真实发心,老实念佛,绵绵密密,精进不已,以此为因,必得往生极乐的妙果也。

  4、信果:弥陀要解云:‘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可见‘信果’就是要信从念佛之因,得往生之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如自身之影,必随自身;空谷回音,必应于响。从因得果,果不离因。念佛之功,功不唐捐,能这样信,名为‘信果’。

  5、信事:‘信事’和‘信理’也是一对。事是事相,理是本体。如弥陀要解云:‘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信事乃是说明此心包容十方,此心不可穷尽,所以从此心所现的十方世界,也不可穷尽。依弥陀经上所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两个‘有’字,至关重要。因极乐世界是‘有’,并且是真实的‘有’,不是庄周之寓言,而且不同于眼前的世界,目前虽有,而将来必然会坏和空。此外,西方极乐世界‘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最极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6、信理:理即是真心、实相,亦即全法界。如弥陀要解所说:‘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总之,深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西方一切依正主伴,皆吾心之所现;如是我心遍,佛心亦遍,一切众生亦遍,重重交摄,圆融无碍,是名信理。

  以上所说的内容较难相信,我们信它有何好处?此乃因为具足六信,才是真信。因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截流大师语)。是故吾人若能具足六信,功德真正不可思议,念佛决定往生,并且品位甚高也。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qingliangxiaopin/3757.html 转载需授权!

上一篇:三十五、谈六信(一)

下一篇:三十七、谈发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