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慈心于物

shoukangbaojian2023-09-08956

慈心于物(要将慈悲心遍及万物)

“慈”者万善之本,即仁心也。“慈”有二义:一是济贫拔苦;一是戒杀放生。玩于字,当从及物上说。言积德累功之君子,不但亲亲仁民而已,于慈心所至,又将及于物矣。

“慈”为万善的根本,也就是仁心。“慈”有两种意义,一是救济贫穷,拔除痛苦;二是戒除杀生,释放生灵。反复体会文字意义,应当从爱物上探讨。古训说,积德累功的君子,不但要关切自己的亲友,对人民仁慈,而且慈心还要扩及万物。

《大藏经》曰:“人不杀生,爱护物命,及放生施食,得长寿报。”今人家小儿顽戏,凡蝇、蝶、虫、蚁、鸟、雀之类,切宜戒禁,勿令害损。非惟伤生,且炽杀机,长大不知仁恕矣!至奴仆浇泼热水,及烧柴扫地,蛭、蚁之类多为所伤,亦宜戒之。凡人见一切众生,投身死地,如蛾赴灯,虫堕网,雀鸟被伤,蝼蚁被踏,鱼虾细鳞被网之类,方便救护生全之。此福寿长者所为也。

《大藏经》说:“人若不杀生,爱护所有物命,以及放生施食,会得长寿果报。”现在一般人家孩子玩耍时,凡是苍蝇、蝴蝶、昆虫、蚂蚁、小鸟、麻雀等小动物,长辈都要切实禁止孩子去伤害。这不只是伤害生灵,而且会让孩子心中的杀机旺盛,长大后就不懂仁恕之道了!至于奴仆浇泼热水以及烧柴扫地时,水蛭、蚂蚁之类常被伤害,也应当告诫。凡是见到一切众生投身死地时,例如飞蛾扑火、虫子堕网、鸟雀被伤、蝼蚁被踏、鱼虾细鳞之类被网捉住等,都应想方设法救护,保全它们的性命。这些都是大福大寿长者所应有的作为。

《观世音经》云,大梵天王问陀罗尼相貌。菩萨答言:“大慈悲心是。”《华严合论》云:“观世音,表位西方,以西方秋杀之地,于杀处行慈救苦,即名观世音也。”《普贤行愿品》曰:“若令众生欢喜,则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由此观之,诸佛菩萨,千言万语,无非教人救众生之苦。邪魔外道,千言万语,无非教人食众生之肉。故知劝人放生,则启人慈悲之心,为永劫长乐之善因。劝人杀生,则启人残忍之心,为永劫冤愆之本。一言为祸福之机若此,可不慎乎?

《观世音经》说,大梵天王问观世音菩萨,什么是陀罗尼的相貌。观世音菩萨回答说:“大慈悲心即是。”《华严经合论》说:“观世音所表示的位置是西方,因为西方属金,为秋天肃杀之地,在有杀机之地,能行慈悲救苦救难,所以名叫观世音。”《普贤行愿品》说:“若能使众生欢喜,那么一切如来都会欢喜。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诸佛如来,都以大悲心为自己的本体。因为愍念众生而生起大悲心,因为大悲心而生起菩提心,因为菩提心生起而成佛。众生最爱的就是自己的身命,诸佛最爱的就是众生,所以能救众生身命,就能圆满成就诸佛的心愿。”这样看来,诸佛菩萨千言万语,莫不教人救拔众生出离苦海。邪魔外道千言万语,无非教人吃众生的肉。所以劝人放生,就是启发人的慈悲心,也是获得长久安乐的善因。劝人杀生,则是启动人的残忍心,是招感长劫受苦的恶源。要知道一句话可成为将来祸福的关键,所以我们说话怎能不谨慎呢?

汉杨宝,九岁时,一黄雀,为鸱鸮所搏,堕地,复困于蚁。宝救之,置箱中,饲以黄花。至羽毛成,放去。

一夕有黄衣童子,向宝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往蓬莱,过此遭阨,感君救之!”

乃以四玉环赠曰:“令君子孙,位三公,洁白如此环。”

言讫不见。

后宝生震,震生秉,秉生赐,赐生彪。四世三公,清白无比。

汉朝杨宝在九岁时,见到一只黄雀被凶猛的鸱鸮搏击,掉落到地面,又被群蚁围困。杨宝赶快救起黄雀,放在箱里保护,并用黄花喂食。等黄雀羽毛恢复后,就将它放走了。

有一天晚上,一位黄衣童子来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前往蓬莱仙岛,经过此地遇到灾难,感谢您救了我!”

然后就拿出四个玉环送给杨宝说:“我要让您的子孙将来做官都做到三公的高位,而且操守和这玉环一样洁白。”

黄衣童子说完就不见了。

后来杨宝生杨震,杨震生杨秉,杨秉生杨赐,杨赐生杨彪。祖孙四代全都官居三公,操守非常清白,没人能跟他们相比。

明沈万三,见人持青蛙数百,将杀之,乃尽买而放之池内。一日过池边,见有群蛙环踞一瓦盆。万三即持归,作盥[20]器。偶盥手,遗一戒指于内,次早觉而取之,则满盆戒指矣。沈惊异,以金银试之亦然!乃聚宝盒也。富敌国。

明朝沈万三,看见有人提着几百只青蛙准备宰杀,就全都买下来放进池塘里。有一天,他经过池塘边,看见一群青蛙围着一个瓦盆,就将它带回家,当做盥洗用具。有一次偶然洗手时,掉了一只金戒指在盆里,隔天早上才发觉,就去瓦盆拿戒指,此时竟发现满盆都是金戒指。沈万三非常惊异,再用金银来试验,结果满盆都是金银!才知道原来这是聚宝盆。从此之后,沈万三富可敌国。

宋延寿禅师者,丹阳人,初为余姚县吏,亏欠库钱几十万。

有司鞫之:“止是买物放生用过,不意亏耗如许也!”

罪当死。

临刑颜色不变,言曰:“我放活万万生命,今虽死,径往西方矣,岂不乐哉!”

钱王闻而怜之,释其罪。

为僧,梦观音以甘露灌口,慧性日开。著《万善同归集》六卷,住永明寺。九十八岁,合掌坐化。

起塔寺侧,有僧每日绕塔礼拜。

人问故,答曰:“我抚州僧也,因病至冥,见殿角有画像一轴,阎王自来顶礼。余问主吏,答曰:‘此寿禅师也。凡死者,皆经此处,惟禅师径往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王故敬礼耳。”

可见好生径生西方,为阴府所重如此。

宋朝延寿禅师,是江苏丹阳人,最初在浙江余姚县担任官员时,因常买鱼放生,俸禄用完只好挪用公款,到上级派员清查库银时,才发现他挪用了几十万库钱。

有关官员审问他,他回答说:“只是拿去买物放生而已,没想到会亏空那么多。”

依照当时法律,他被判了死刑。

临刑时他面不改色,说:“我已救活亿万条生命,今天虽被处死,我可直往西方,这岂不是太快乐了!”

钱镠王听他这么说,就很怜惜他,立刻下令免他的罪。

释放后,他就出家为僧,精进修行,梦见观音菩萨将甘露灌入他的口中,因此智慧就渐渐开了。著有《万善同归集》六卷,常住在永明寺。到七十二岁(本汇编为98岁,查禅师资料为72岁——译者注)时,端坐合掌念佛而逝。

寺旁建造了禅师的舍利塔,后来有一僧人每天在此绕塔礼拜。

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是江西抚州僧人,因为生病魂魄被鬼卒引到阴间,见到阎王殿转角处挂有一幅画像,阎王还亲自到像前恭敬顶礼。我就问旁边的冥官,画像上面画的是谁。冥官回答说:‘这像画的是延寿禅师。凡是人死之后,都须先经过这里报到,惟有禅师直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是上品上生。所以阎王对禅师特别尊敬而顶礼。”

由此可见,在世慈悲放生的人,临终念佛直接往生西方,连阴府的上下官员都对他如此敬重。

明莲池大师戒杀文曰:

人人爱命,物物贪生。何得杀彼形躯,充己口腹?或利刃剖腹,或尖刀刺心,或剥皮刮鳞,或断喉劈壳,或滚汤活煮鳖鳝,或盐酒生腌蟹虾。可怜大痛无伸,极苦难忍。造此弥天恶业,结成万世深仇。一日无常,即堕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受罪毕时,仍作畜类,怨怨对报,命命填还。还毕为人,多病早夭。我今哀告世人,普劝戒杀,更能随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当随愿往生,永脱轮回,功德无量!

明朝莲池大师的《戒杀文》说:

人人都很爱惜生命,动物也都怕死贪生。为什么要杀他们的身躯,来充当自己口腹的食物?或是用利刀剖开肚子,或是用尖刀刺穿心脏,或是剥他们的皮,或是刮它们的鳞,或是割断它们的喉咙,或是劈开它们的外壳,或是用滚水活煮鳖鳝,或是用盐酒生腌蟹虾。可怜它们受这样大的痛无处伸冤,受这样大的苦难以忍受。人们造下残杀生灵的弥天大罪,与动物结下万世深仇。一旦无常到来,立即堕入地狱,炉火热炭猛烧大锅翻滚的水,罪人在滚水中活煮,还要受踩剑树、上刀山等种种极刑。等到地狱罪苦受完后,仍要投胎变畜生,冤冤相报,一命还用一命来偿。还完命债后再投生为人,则是多病早死。因此我现在在此诚恳地告诉世人,普劝大家一定要戒杀,更要随着自己能力去放生,并以念佛之力加持众生。这样不但可增长福德,也必能随愿往生极乐,永远脱离六道轮回的苦海,功德无量!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taishangganyingpianhuibian/10683.html 转载需授权!

感应篇汇编太上感应篇因果故事传统文化

上一篇:积德累功

下一篇:忠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