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辱不怨(受到侮辱,也不怨恨)
耻辱之来,惟当自问,屈在己耶,所应辱矣。屈在彼耶,则辱所不应;辱己,仍无辱矣,非不当怨,实无可怨也。自古大智大勇,必能忍小耻小忿,乃能任大事,成大功。岂局量褊浅者所知耶?
耻辱到来时,只应扪心自问,如果错在自己,就应当接受耻辱。如果错在他人,则耻辱本就不该有;有人侮辱自己,仍然等于没侮辱,不但不应怨恨,实在没理由怨恨。自古以来,凡具大智大勇的人,必能忍受小耻小忿,有这种气度才能任大事,成大功。这岂是心胸狭窄、见识浅薄的人所能知道的呢?
明颜茂猷,平湖人。戒子弟曰:“凡人非从事于忍,断不知忍字之难!非善恶两念对勘,断不知忍字之妙。人若不忍辱耐苦,纵有善心,一激即决,一折即堕矣。‘天降大任于斯人,而必动心忍性’,至欲人人透此关耳。大约施济人,不妨受嗔怒;为人谋,不必辞恨责。任事须当任怨,劝化不避讥弹。有心宽厚,或遭笑侮,此是挟以偕来的。不辨此根,非能善者也。”
明朝颜茂猷先生是浙江平湖人。他教诫子弟说:“凡未经过忍耐功夫磨炼的人,绝不知道忍字有多么困难!若非心中善恶念头交战,也绝不会体会到忍字是多么奥妙。一个人若不能忍辱耐苦,纵然是有善心,一旦被人激怒就会立即瓦解,一受到挫折就会堕落。所以孟子说‘上天将要降大任给一个人时,必先磨炼他动心忍性的功夫’,这正是要人人都能参透这一关。大概来说,布施救济别人,不免引起他人嗔怒;要为别人打算,则不必害怕被人怨恨责难。做事必须能任劳任怨,劝化他人也不要避讳别人讥讽批评。心存宽厚待人,有时会遭到他人讥笑侮辱,这种种横逆都是自然随之而来的。若不能明白个中根由,那就不是真正能为善的人。”
宋李沆为相,有狂生叩马献书,历诋其短。李逊谢曰:“俟归详览。”狂生怒讪曰:“居大位,不能康济天下,又不隐退,久妨贤路,宁不愧心乎?”公于马上踧踖曰:“屡求退,奈主上未允,不敢擅便耳。”终无怒色。
宋朝李沆在当宰相时,有一个放荡不拘的狂人勒住他乘坐的马,呈献建议书,并一直诋毁他的缺点。李沆谦逊地向他道谢说:“待我回去后再细看书中内容。”那狂生却生气地讥笑他说:“你位居高位,不能让天下人过着安康生活,又不辞官退隐,长久以来妨碍贤能的人进献之路,难道你心中不觉得惭愧吗?”李沆在马上很恭敬又觉得不安,说:“我曾多次请求退隐,奈何皇上不准,我不敢擅自行事,自行退隐。”从头到尾毫无一点怒容。
宋文彦博为首相,御史唐介劾彦博知益州日,造奇锦,通宫掖,以得执政,请罢之。帝怒,将远窜。时彦博在帝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贬介英州别驾,而罢彦博知许州。
后彦博复相,言于帝曰:“介为御史,言臣事,多中臣病,中间或有风闻之误,然当时责之太深。”乃召知谏院,时称彦博长者。历英、神、哲三宗,位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班宰相上,封潞国公。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寿九十二而卒。
宋朝文彦博在当宰相时,御史唐介弹劾文彦博在四川成都为官时制造奇特锦衣,送给宫中嫔妃,才得以执政,请求罢免他。皇帝非常生气,要将他流放到边疆。当时文彦博就在皇帝面前,唐介责备他说:“文彦博应当自我反省,有这件事就不可隐瞒。”文彦博不停地拜谢(不为自己解释),皇帝更生气(因不知道谁对谁错),就将唐介贬谪到广东英州当别驾,而将文彦博罢除宰相,贬放河南许昌当知县。
后来文彦博又回朝廷当宰相,向皇帝进言说:“唐介当御史时,说到臣的事情,大多说中臣的毛病,其中虽有传闻错误,然而皇上当时责备也过深了些。”于是皇帝将此事告知谏院,当时的人都称赞文彦博是一位厚道的人。他历经英宗、神宗、哲宗三位皇帝,居太师之位,负责国家军事政务大事,超出一般宰相职位之上,封为潞国公。出将入相五十年,名誉远播至四夷,享年九十二岁才去世。
译者补充史料:
文潞公入相,因张贵妃也。贵妃父尧封尝为文彦博父门客,贵妃因认彦博为伯父,亦欲得士大夫为助耳。彦博知成都,贵妃以近上元,令织异锦为献。彦博遂令工人织金线灯笼,载莲花为锦,又为秋千以备寒食。贵妃始衣之以见上,上惊曰:“何处有此锦?”妃曰:“昨令成都文彦博织来,以尝与妾父有旧。然妾安能使之,盖彦博奉陛下耳。”上色怡,自尔属意彦博。自成都归,不久参知政事。贝州王则叛,朝廷遣明镐往讨之。贼将破,上以近京甚忧之。一日宫内语曰:“执政大臣无一人为国家分忧者,日日上殿无有取贼意。”贵妃密令人语彦博,明日上殿乞身往破贼。上大喜,以彦博任统军。至则镐已下贝州,则成擒矣。捷书至,遂就拜彦博同平章事。后因监察御史唐介疏论,召彦博上殿面质奇锦事,数件皆实,有诏彦博守故官,出知许州。第二年上元,内臣有诗曰:“无人更进灯笼锦,红粉宫中忆佞臣。”上闻此句亦笑。
宋富弼训子弟曰:“忍之一字,众妙之门。若清俭之外,更加一忍,何事不办?”少时,人有骂之者。人曰:“骂汝!”弼曰:“恐骂他人!”曰:“呼名姓而骂汝!”弼曰:“天下岂无同名姓者乎?”骂者闻之大惭。
颜光衷曰:“忍之一字最难,能忍时,其德量必大。到不能忍,已是骄贵气溢了。”昔人诗云:“少年胯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人生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至哉言也!信以辱胯下而王,以羞绛哙而亡。饮到满量,自然增益不得耳。
宋朝名臣富弼训诫子弟说:“忍这个字,是众多妙法的捷径。一个人若在清廉节俭之外再加上一个忍字,哪有办不成的事?”富弼年少时,有人在骂他(富弼不理睬)。人家告诉他说:“是在骂你!”富弼回答说:“恐怕在骂别人吧!”那人又说:“他是指名道姓在骂你!”富弼说:“天下难道没有同名同姓的人吗?”骂他的人听到之后,感到十分惭愧。
颜光衷先生说:“忍这个字最难做到,能忍的人,他的德量必定很大。到不能忍时,已是骄傲傲慢的气息满溢出来。”古人有首诗说:“韩信少年受胯下之辱时,心能安忍没有丝毫忤逆之气;张良为圯上老人黄石公捡鞋子时,内心惊愕稍有不平(两人比较,韩信忍让胜过张良——译者注)。人生若不是到最后才盖棺论定,哪里知道淮阴侯韩信到最后比不上文成公张良呢(张良功成身退,隐居修行,忍让已经胜过韩信,故善终——译者注)?”这些话说得真是透彻!韩信因能忍受胯下之辱而称王,但却因觉得与周勃、樊哙在一起为羞辱而被杀身亡。就像饮水到满量,自然无法再增加了。
译者补充韩信与张良的故事: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史记·淮阴侯列传》)
张良椎击秦王未遂,被悬榜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逃匿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静候风声。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有记载实为《素书》)。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台州彭矩,慈祥谦逊。尝与一人同宿于店,彭先早归,其人失伞,意彭持去,登彭门怒骂。见彭懦,且言失衣索价。彭如数偿之而去。
邻人有恃强侵彭地者,置不问。后邻以横罹讼,彭反为周旋得免。其余善事甚众。
因无子,往西狱祈嗣。梦神曰:“以汝忍辱仁柔,力行善事,已允所请。”遂生三子。后遭蜀乱,十室九死,彭独合家无恙。
浙江台州彭矩,为人慈祥谦虚。曾经与人共宿一家旅店,彭矩较早返回旅店,恰好那人遗失雨伞,猜想是彭矩拿走,就到彭矩门前大骂。看到彭矩懦弱的样子(因彭不解释),又说衣服也丢了,要彭矩照遗失衣服价钱来赔偿。彭矩按其所要钱数给他后离去。
邻居恃强侵占彭矩土地,彭矩也不过问。后来这邻居因强横无理而遭诉讼,彭矩不但不记恨,反而替他想办法,他才免于被处罚。其余所做的善事非常多。
因为没生小孩,彭矩就前往西岳华山祈求子嗣。梦见神明说:“因为你能做到忍辱仁慈怀柔,并且努力做善事,上天已经应允你的请求。”于是生了三个儿子,后来遭遇四川动乱,十家有九家死丧,惟独彭矩全家无事。
江阴夏翁,与客对弈,忽一人咆哮奔来。
曰:“止欠汝家利银二两,何故日令家人逼我?”
翁未及答,其人大骂,推桌毁棋局。
翁笑曰:“汝欲告免乎?”
即举笔付免票,其人急谢去。客叹盛德。
翁曰:“忍为众妙之门。大凡涉世应物,而以横逆加我,譬犹行荆棘中,徐行缓解而已,彼荆棘亦何足怒哉?又如虚舟之撞我,飘瓦之击我。便能方寸不劳,而怨可释。况此人貌很言戆,必有所恃,恐激成意外之变,故宽免之。”
晚刻,报是人死于厕。细询其故,乃知是人,债迫无措,服毒而来,意欲图诈。因感夏翁宽免,不忍诈害,故急归觅粪青解毒,而药性暴发,已不及解矣。翁对天拜谢,人咸敬服。
翁非平日火气消除,深有涵养,到此安能把捉得定耶?夫忍辱固修身之要,然次而守富要诀,亦在学吃亏也。
江苏江阴夏老,正与客人下棋时,忽然有一个人大吼大叫跑过来。
那人说:“我只欠你家利钱二两银子,你为何每天叫家人来逼我?”
夏老还来不及回答,这个人就破口大骂,并推翻桌子搅毁棋局。
夏老笑着说:“你想免除利钱吗?”
于是他立即拿起笔来,写了免付利钱的字据给他,那个人急忙道谢离去。客人非常赞叹他的盛德。
夏老说:“忍是众多妙法的捷径。大凡处世待人接物,有人以横逆加诸于我,就像走在荆棘之中,这时只要不急着走,就可慢慢解除荆棘,那些荆棘又哪里值得我发怒呀?又像空船撞到我,或飘瓦击中我。能够如此看待,就能心不动怒,怨恨便可解开。何况这个人外表凶恶言语莽撞,必定有所依靠,恐怕激怒他会产生意外变故,所以我宽免了他。”
到了晚上,有人来报,说那人已死在厕所。细问原因,才知道那个人因被债务逼得没办法,所以才事先服毒前来,想趁机诈财。因为感恩夏老宽免,不忍心讹诈他,所以急着回家找粪青来解毒,但是药性突然发作,已经来不及解毒了。夏老听后对天拜谢,人人都对夏老很敬服。
夏老若非平日修养有素,心中火气已消,在那突发状况的关键时刻,怎能将心性把持得住?谈到忍辱本来就是修身的重点,然而退其次谈守财的最好办法,也在学吃亏。
明王庄毅公竑,字公度。开府维扬时,有属官单某,行不检,公尝折抑之。偶被论归,过其任所,单候送,致饩殷勤。公嘉其诚款,择受数缶,以为酱
酰。比发之,皆粪秽。
无何,事白还官,单遁,令家人诈发丧。有仇家踪迹之,执而讼于公,公但善平其讼而释之。
明朝大臣王竑,字公度,谥庄毅。在扬州当督抚时,部属单某行为不检点,王公曾责备制止他。后王公被撤职返家,路过其任所时,单某等候恭送,态度非常殷勤,并且赠送食物。王公嘉许他诚恳款待,就接受了几缸食物,以为是酱菜。等到开启时,里面都是粪便污秽。
不久事情大白,王公回复原官,单某却因害怕而逃走,并命家人假办丧事。有仇家跟踪他,将他抓住送往官府向王公讼告,王公只是好好平息他的讼案,并将他释放。
谨按《涅槃经》:
昔有一人,赞佛为大福德相。
或曰:“何以见之?”
曰:“年志俱盛,而不卒暴,打而不瞋,骂亦不怒,非大福德相乎?”
今人于横逆当前时,但曰“彼来成就我福德相,荣孰甚焉”,则在我能犯而不较,在彼亦将化悟矣。
谨按《涅槃经》所载:
从前有一个人,赞叹佛陀具有大福德相。
有人问他说:“何以见得呢?”
他说:“佛陀正当壮年,而且志业宏大,但心中不生暴戾之气,被人打也不嗔恨,受人骂也不发怒,这不就是大福德相吗?”
今人若能在横逆当前时,只说“他是来成就我福德相的,这是何等荣幸之事”,则我能做到受侵犯而不计较,他人也将受到感化而觉悟。郑暄曰:“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饶饶饶!千灾万祸一时消。忍忍忍!债主怨家从此隐。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
郑暄说:“沉默!沉默!沉默!无数神仙从此处修得。饶恕!饶恕!饶恕!千灾万祸能因此而顿消。忍耐!忍耐!忍耐!怨家债主从此不再出现。罢了!罢了!罢了!盖世功名常使自己不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taishangganyingpianhuibian/10696.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