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宝鉴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shoukangbaojian2023-09-09400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想求成天仙的人,应当积一千三百件善事;想求成地仙的人,应当积三百件善事)

此一节,总结上文,言作善为登真之路。“立”者,积也。曰“一千”,曰“三百”,克定数目期限。决定必成,不生退转之意也。

这一节是总结上文,讲行善是成仙的方法。“立”,是积的意思。说“一千”,说“三百”,是在限定行善的数目和期限。一经限定,就坚定地完成,不会萌生退转的意思。

天仙地仙之别,在乎立善多寡之异,篇中已自言之。请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说论之。庶已得仙者,不复从坠,一向超升;未得仙者,不假他求,即日便到。

按《楞严经》所示,仙有十种:

一者,坚固服饵,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二者,坚固草木,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三者,坚固金石,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四者,坚固动止,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五者,坚固津液,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六者,坚固精色,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七者,坚固咒禁,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八者,坚固思念,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九者,坚固交遘,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十者,坚固变化,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又曰:此等皆是不依正觉,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寿千万岁。斯亦轮回,妄想流转,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钟离曰:仙有五种:

一者,不悟大道,惟务速行,心若死灰,神识内守,定中已出阴神,究竟只成清虚之鬼。名曰鬼仙。

二者,暂于人中,得闻大道,然业重福轻,僻志一偏,确守不变。绝五味者,不知有六气。忘七情者,不知有十戒。行咽嗽者,笑吐纳之为错。耽采补者,指清净之为愚。孤坐闭息,绝食休粮,不识无为,但能延年安乐而已。名曰人仙。

三者,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交感之数,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识龙虎,配坎离,收其一,别五行,定六气,序八卦,九州颠倒,三田反覆,炼成丹药,长生不死。名曰地仙。

四者,已得地仙,炼形住世,积累成功,超凡入圣,却反三山。名曰神仙。

五者,已得神仙,传道于世,于道有功,为人有行,功行满足,起居洞天,竟入虚无自然之境。名曰天仙。

既而答大道之问,则曰:“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若能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乎道,自然与天地齐其坚固,而同其长久矣。”

然则所谓正觉,所谓大道,果何物哉?大抵必欲识取自心,不落情解,不闻僧那之说乎?

僧那曰:“欲明自心,但于日用中,行住坐卧,常自谛审思察。遇色遇声,未起觉观时,心何所之?是有耶?是无耶?既不落有无处所,自然心珠独朗,常照世间,此即正觉,此即大道也。”

无一尘许间隔,刹那顷断续之相。是故吕祖,既因不学炼金而得度世矣。又因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说,胸次始得豁然。后遇黄龙禅师,方为印证。

孙真人,既已留意方书,而得度世矣。又常咨决于唐之道宣律师,后至成都复听无名行僧,讲《多宝塔品》,始得证真。

此即“百尺竿头,更追一步”者也。若夫立善,纵不求仙,亦自常然,有何限量哉?

天仙地仙的区别,在于积善多少而不同,此篇当中已说过。现在我们希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加以讨论。使那些差不多得到仙位的人不再堕落,直向超升之路走;那些还没到达神仙果位的人,不必再借他法即可得到神仙果位。

按照《楞严经》(佛教重要经典,前已介绍)所示,神仙可分为十种:

第一种是一心服食药饵,从不间断,修行成功,称为地行仙。(南怀瑾先生说:修习服食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食物上达到目的,名为地行仙。)

第二种是一心服食草木,从不间断,可以身轻飞行,修行成功,称为飞行仙。(南怀瑾先生说:修习烹炼草木药物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药物上达到目的,名为飞行仙。)

第三种是一心冶炼金石为丹丸,从不间断,修行成功,称为游行仙。(南怀瑾先生说:修习化炼五金八石,用以服食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化验烹炼上达到目的,名为游行仙。)

第四种是一心动静结合、行气固精,从不间断修行成功,称为空行仙。(南怀瑾先生说:修习吐纳、导引、运行气脉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锻炼本身精气达到目的,名为空行仙。)

第五种是一心搅舌吞津,滋润脏腑,从不间断,修行成功,称为天行仙。(南怀瑾先生说:修习吐纳,吞服津液,或服用净水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水德润泽的功能而达到目的,名为天行仙。)

第六种是一心吸取日月精华,修行成功,称为通行仙。(南怀瑾先生说:修习日月精气,采纳天地精华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吸收天地间物理精华而达到目的,名为通行仙。)

第七种是一心念诵咒语,施行法术,从不间断,修行成功,称为道行仙。(南怀瑾先生说:修习梵咒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依咒语法术而达到目的,名为道行仙。)

第八种是一心观想思念,从不间断,修行成功,称为照行仙。(南怀瑾先生说:修习精神思念,存一注想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用精神思惟忆念而达到目的,名为照行仙。)

第九种是一心精气交遘,从不间断,人天感应,修行成功,称为精行仙。(南怀瑾先生说:修习交遘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在互相交感相应而达到目的,名为精行仙。)

第十种是一心随变而化,从而觉悟,修行成功,称为绝行仙。(南怀瑾先生说:修习天地变化物理的玄妙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从觉悟天地变化妙理而达到目的,名为绝行仙。)

又说:这些众生都不是依照正确觉悟的方法修行,而是心起妄念,另寻偏路修行,心中只想永保这有形的色身,走到人烟罕至的山林隐居,与世隔绝,得到千万岁的寿命。遗憾的是最终也是没脱离轮回,还在轮回妄想中生死流转,因为不知道要修习正定,一旦仙福报尽,依旧堕落轮回。

汉钟离(八仙之一,前已介绍)说:神仙有五种。

第一种是不去证悟大道,只是专求速成,天天心如死灰一般,神识枯守在内,在入定之中阴神能出来,最后也只是成就清虚的鬼神而已。此称为鬼仙。

第二种是暂时停留在人中,虽已得闻大道,但因罪业深重福德浅薄,使自己心志偏狭、固执己见而不变化。懂得断绝五味的人,不知还有六气之法。忘了七情的人,却不知还有十戒。以服气咽津液方法修行的人,讥笑用吐纳修行的人是错误。沉迷采阴补阳之术的人,就指责以清净修身的人为愚笨。只一味的孤坐闭息养神,绝食辟谷,却不知还有无为之道,他也只能达到延寿安乐的目的罢了。此称为人仙。

第三种是效法天地之气升降的原理,取用日月互相交感的气数,以身体中年月时辰与每天时刻相配合来修炼身体。识龙虎,配坎离、收其一(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别五行(金、木、水、火、土),定六气、列八卦,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此为比喻)上流下串颠倒融和,使上中下三个丹田能反复运作,炼成丹药,得以达到长生不死效果。此称为地仙。

第四种是已得地仙果位,修炼形体而能居住世间,在世间累积很多功德,使自己超越凡尘而进入圣域,能返回三神仙所住之山(蓬莱、方丈、瀛洲山)。此称为神仙。

第五种是已证神仙果位,继续在世间传道,在修道上有功德,为人也有德行,功行都圆满,住在仙府洞天,可达虚无自然的境界。此称为天仙。

回答他人问“大道”时,则说:“在世间万物当中,惟有人类最聪明最尊贵。如能穷究万物真理,觉悟自己的本性,穷理尽性,推知命理,丝毫不漏实践命理的真谛保全真正的生命,以符合不生不死的道,自然就可达到和天地一样坚固,寿命也可同天地一样长久。”

然而所谓的“正觉”,所谓的“大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大概是必定要认识探究自心在哪里,勿落于世俗知见。有否听过僧那的说法?

僧那说:“想要明白自心,就要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经常自我审视思考观察。在遇到声色之前,尚未起心动念时,仔细观察心在哪里?是有心?还是无心?既然心不落在有或无的地方,心中明珠自然就会独自明朗,可以永远照亮世间,这就是正觉,这就是大道。”

这不能有丝毫俗尘间隔其中,也不能有刹那间的断续现象。因此,吕纯阳因心中

已有不学炼金之术以免贻害后人的想法,所以才能得到钟离权的度化(《了凡四训》有这个故事)。又因听到《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说法,心胸才能豁然开朗,后遇黄龙禅师,才能得到印证。

唐朝的孙思邈,既已潜心于方书(指专门记载或论述方剂的医学著作——译者注),受到度化。又常向唐朝的道宣律师请法,后来又在成都听到无名行僧开示,讲《多宝塔品》(《法华经》中一章),才能证得真人果位。

这都是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人。如谈到积善,纵使不为求仙,也自然是平常好事,又何必限制自己行善的数量呢?

汉钟离权,授丹于吕祖纯阳,点铁为金,可以济世。祖曰:“终有变乎?”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祖愀然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不愿学也。”钟离叹曰:“修仙要积三千行八百功,汝此一言,三千八百已满足矣。”

又《万善同归集》曰。“万善,是菩萨入道之资粮;众行,乃诸佛助道之阶渐。若有目而无足,岂到清凉之地?得实而忘权,奚升自在之乡?是以真空妙有,恒共成持;云布慈门,波腾行海。”

由此观之,则知佛仙一贯,同归于教人行善立功,固与吾儒名异而实同者也。洵乎参同归一。端由切脉探源,峙立成三,盖为分门执象。今劝世人,深参此理,莫生分别,但去立功行善,则求儒求佛求仙皆在此中,而万无一失也。

汉钟离,名权,要把炼丹方法传给吕纯阳祖师(即吕洞宾,八仙之一——译者注)时,说点铁成金的方术可用来救济世人。吕祖问:“到最后会变成铁吗?”钟离说:“五百年后仍会变回原来的铁质。”吕祖变了脸色说:“这会害了五百年后的人,我不愿意学。”钟离赞叹说:“修成仙道要积满三千八百件功德,你这句话,三千八百件功德已经做圆满了。”

又《万善同归集》说:“一切善行是菩萨修行时入道的资粮,六度万行是诸佛修道时渐次前进的阶梯。如同只有双眼而没有双脚配合,怎能到达清凉解脱的地方?得实相之理而忘却教化众生的方便权巧,又何能提升至自在圆融的境界?因此真空的理性与妙有的事相,永远都是互相辩证统一而不可分离的;教化众生的慈悲法门有如云彩一般布满整个虚空,教化众生的六度万行有如水波一样涌现整个大海。”

由此可见,成仙成佛的方法都一致,同归于教人行善积功德,本来就与我们儒家所说的道理名称不同而实际却相同。诚然,儒、道、佛三教殊途,却同归于一理。这好像医生看病人先要望闻问切才能知道病的来源,儒、道、佛鼎立为三,都是由于要深入探讨,于是各分门派而执着表象。现在奉劝世人,深入探讨此理,切勿生分别心,只要努力行善积功德,则无论是要求得儒道、求得仙道或求得佛道,都在这当中可得到,万无一失。

分享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kbj.cn/taishangganyingpianhuibian/10702.html 转载需授权!

感应篇汇编太上感应篇因果故事传统文化

上一篇: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下一篇: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微信号

skbjcn

添加微信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领书